第925章 高丽内附

很可惜,中原要对日本倭国用兵,王伦又不肯将利益分给需要借助的高丽,那么王楷就只能去死了。

此前王伦觉得,高丽这样一个农耕民族,恐怕是不那么容易同化的,但是对高丽了解愈多之后,才发现自己多虑了。

东亚诸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华夏汉人觉醒的最早,高丽人则要连续被辽国契丹、金国女真、蒙古人欺压后,才会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现如今高丽国内,自认为是高句丽人、新罗人、百济人的并不少。

一个尚未形成民族统一意识的小国,中原同化起来就容易许多。

王伦的民族政策说起来也很简单,在农耕区域,如被征服的东北、西夏地,朝廷是强迫当地百姓认可自己汉人身份的,至于西南、岭南地区的诸夷獠,只要不造反、不闹事,朝廷就慢慢推行教化,潜移默化地同化之。

至于漠南、漠北诸族,朝廷不像辽国、金国那样,以某个笼统的泛称视之,比如辽国将漠南不少部落联盟称为阻卜、金国将漠北诸部称为达靼、塔塔儿。

朝廷以尊重各部落习俗为理由,以各部落的自称相称呼,比如达靼人,在官方的口吻中,就变成了广吉剌人、塔塔儿人、拔野古人、敌剌人等,更强调的是部落属性而非民族属性。

同样地,王伦打算在高丽国内也推行这一套,同时将高丽的世家贵族们视为汉人世家的一个分支,让他们无法建立起广泛的同一个的民族认同。

对于高丽国内的政变,王伦假模假样地表达了震惊与拒绝,表示高丽乃是中原的藩属国,诸事务不得妄动。

金富轼第二次上万民书,请求内附,王伦也第二次拒绝。

于是第三次万民书再次送来,王楷的两个小儿子、后宫诸妃皆“因瘟疫而横死”,王伦完成了“三辞三让”的传统把戏后,便下旨接纳了高丽的内附,完成了对高丽的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