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月,就有七百余名官吏被迫致仕还乡。
与此同时,他将废除保举的裁员诏书,下发到大明各地,让所有人都内卷起来。
保举制度不过五年时间,还未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诏书一经下放,地方上的‘小朝堂’立即乱了起来。
地方和京师除了官职、人员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至上的时代,保举做官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他们虽有钱有势,但在朝廷颁发诏书,正统官员拥护的情况下,也只能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正统六年秋,才正式结束。
这次大裁员,被裁撤的官吏总计,高达三万七千余人。
不仅节省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极大限度地遏制了官员野蛮生长。
起初,几乎每天都有人弹劾李青,但面对朱祁镇的留中不发,和李青厚脸皮,让那些恨他的人毫无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也没人再找李青不痛快了,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势力角逐。
保举制废除后,吏部水涨船高,其余几部附庸,都察院也再次改换门庭。
六部恢复昔日荣光,内阁则成了行事部门,其权势、影响力,较之三杨秉政时,一落千丈。
朝局终于回到了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不过,和太祖、太宗,仁宣时期还相差甚远。
小皇帝远做不到令行禁止。
…
这天,李青摸完鱼回家,正准备起锅烧油,门却被敲响了。
“谁啊?”
李青解下围裙,来到院前开门,待看清来人,不禁一愣。
“王公公?”
对于王振,李青并没有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但也没什么好感。
“有事?”
“也没什么大事儿。”王振笑道,“咱家闲着无聊,转着转着就来了连家屯儿,想到李先生在这儿住,便想来拜访一番,冒昧了。”
王振读过书,人品不怎么样,但说话还算好听,和普通太监相比,他倒更像文官集团出身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是落地秀才,文化素养这方面还是可以的。
李青淡淡道:“王公公既然没事儿,可以再去四处转转,我还有事儿,失陪。”
“先生且慢。”王振连忙抵住门,讪笑道,“咱家来找先生,还是有些事的。”
李青扬了扬下巴,“直说吧。”
王振有些恼火,怎么说他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竟被李青如此冷落,但想到此行目的,不得不压下心中不快。
“太后要见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