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艾丝美拉达和弗比斯约会的那天吧,被欲望折磨得濒临崩溃的副主教用一副圆规在教堂的墙上刻下了一个词,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命运!”
一人抢答。
“对,原先我们以为这个词是在预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无可挽回的悲剧结局……”
“但通篇看下来我们会发现,它指向的是一种更普世、更宏大的东西,与正义、人情都没有关系,说得玄乎一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宿命……”
那人的一通话把周围人听的一愣一愣的,这么高深的吗?
可朋友到底是熟悉他,悄悄的问道:“你什么时候懂这么多了?”
“嘿嘿,《诗评》的许闻先生出了一篇‘赏析《蒙德教堂》’的文章……”
小声的回道,刚才的表现着实让他开心了一把。
“我说呢,快拿给我看看。”
“急什么?喂喂喂,我没带出来,你手伸哪里呢?!!!”
许闻确实写了一篇“论《蒙德教堂》的艺术水平”发表在《诗评》上,这也是目前被很多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一篇解读文章。
简直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剖析了《蒙德教堂》,更重要的是是围绕着“命运”两个字进行的解读。
可以说很准确的捏住要点了,毕竟这本书是为了叙说“命运”一语而写作的,前世的维克多·雨果寻求的就是“命运”的真实内涵。
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放在哪里都不过时,相比于璃月人们追求《蒙德教堂》(《巴黎圣母院》)书中的宿命感和“命运”的无力感,蒙德人对于这本以自己国家为原型的作品要敏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