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设几道捕兽器

陶春生摆摆手:“你别夸我了,咱们都一样,都是为了这个村子好。”

小虎有些不服气,咧嘴笑道:“春生哥,我这人你还不清楚?我别的不敢说,但耐心我可有的是!你们明天几点出发?我今儿就准备好,到时候准时跟着你们走!”

陶春生摇了摇头,眼神里透出一丝无奈:“别说我没提醒你,明天得凌晨四点出发,天还没亮呢,我们就得赶去那条河边守着。要是你真打算跟我们去,那今晚早点休息,别贪玩了。”

小虎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挥挥手,大大咧咧地说道:“凌晨四点?没事,我能起来!我今天早点睡,明天准时集合!”他说着,眼睛又瞥了一眼陶春生他们今天钓的鱼,满眼放光,“看这鱼可真不小,明天我得钓一条更大的!”

这时,另一个正收拾渔具的大汉笑了出来,是小队里年纪最长的老黄,他捋了捋他那花白的胡子,故作神秘地说道:“小虎啊,钓鱼可不是力气活儿,也不是光靠耐心就能成的。这水里头的门道多得很,你得学会‘听水’、‘看风’,还有啊,鱼可狡猾得很,不懂得跟它斗,你连鱼鳞都碰不到。”

小虎一听,立刻来了兴趣,急忙凑过去:“老黄叔,您给我讲讲‘听水’和‘看风’是怎么回事?我可是头一次听说钓鱼还得懂这些!”

老黄见他一脸求知的模样,便笑了笑,慢悠悠地说道:“简单来说啊,‘听水’就是看水的动静,水面上有涟漪、有水草动,那就可能有鱼游过来了。‘看风’呢,则是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有时候风向一变,鱼就不爱靠岸了。钓鱼的时候啊,你得注意这些细节,心急可不行。”

小虎听得连连点头,心中不禁暗自琢磨:原来钓鱼还有这么多讲究,明天一定得好好学学!

第二天凌晨,小虎果然准时出现在陶春生家门口,精神抖擞地背着个小背包。他眼睛一亮,看见陶春生和老黄已经在整理渔具,立刻上前帮忙:“春生哥,老黄叔,我来我来!”

陶春生看着小虎兴致勃勃的模样,不禁笑道:“瞧你这精神头儿,昨晚睡得好吧?”

小虎点头如捣蒜:“那当然!我一想到今天能学钓鱼,哪还能睡不着!”

老黄在一旁摇头笑道:“年轻人就是有劲儿,不过今天你可得听我们的话,不能乱来,不然可钓不到鱼。”

“那是肯定的,我保证听话!”小虎信誓旦旦地说道。

三人收拾妥当,便提着渔具朝村外的小河走去。天色尚未大亮,四周一片宁静,只有脚下的泥土踩上去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小河边,晨雾笼罩,河面泛着淡淡的光,显得十分静谧。

到了河边,陶春生选了一块适合钓鱼的地方,把鱼竿递给小虎:“小虎,今天你用我的这根鱼竿,我来教你怎么挂饵。”

小虎接过鱼竿,神情专注地看着陶春生如何将蚯蚓小心翼翼地穿在鱼钩上,然后又把鱼线抛入水中,浮漂随着水波轻轻晃动。

“这会儿先别急着动。”陶春生叮嘱道,“钓鱼啊,最忌讳的就是心急。你得盯着浮漂,一旦它有明显的下沉或左右摆动,可能就是鱼咬钩了。可这时候别急着提竿,等它彻底沉下去,才能抓住时机!”

小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心中紧张不已,手握鱼竿的力度也不自觉地加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水面上依旧没有任何动静,只有风吹过水面的涟漪打破了河面的平静。小虎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轻声问道:“春生哥,怎么还没动静啊?鱼是不是不来了?”

陶春生笑着摇摇头:“这才刚开始,耐心点。鱼群巡游是有时间的,这会儿可能还没到我们这边。”

老黄在一旁插话道:“钓鱼嘛,就是个修心的活儿。等久了反而是一种享受,你越是急,鱼越不会上钩。小虎,你今天得练练这个心性。”

小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只得继续盯着水面。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浮漂开始轻微晃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水下碰了碰鱼饵。小虎心中一紧,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手不由自主地抬了抬鱼竿。

“别动,等它沉下去!”陶春生低声提醒道。

果然,没过多久,浮漂突然猛地沉了下去,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陶春生眼疾手快,迅速提竿,鱼线被猛地拉直,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被拉出水面,鱼尾还在半空中不断扑腾。

“哇!真大!”小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春生哥,你这手法太厉害了!这么快就钓上来一条!”

陶春生笑道:“这条鱼啊,是看准了时机。其实刚才要是你提竿早了,鱼可能就跑了。你得掌握好时机,再加上耐心。”

小虎点头若有所思,兴奋中带着几分敬佩:“原来钓鱼真没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时间里,小虎渐渐进入了状态,虽然他时不时有些急躁,但在陶春生和老黄的指导下,他学会了静心等待。偶尔浮漂动了,他也能忍住不动,等到浮漂完全沉下去再提竿。

到了中午,太阳已经高挂在天空,小虎的鱼篓里也有了几条大鱼。他满脸汗水,但却充满了成就感。

“今天收获不错啊!”陶春生看着小虎的鱼篓,笑道,“看来你真是学到了不少。”

小虎嘿嘿一笑:“这还得多亏你们教得好!我现在才知道,钓鱼不是光靠力气,还得靠脑子和耐心。”

老黄也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小子还算悟性不错,不过啊,钓鱼这门手艺得慢慢练,以后你要是能自己琢磨出更多技巧,那才算是真正的高手。”

陈金山也在旁边接过话茬儿:“是啊,咱村里可都是一家人,冬天虽然难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能把这寒冬过得暖和点儿。”

李婶轻轻地拍了拍小孙子的背,笑着点了点头:“好,好。春生和陈金山可真是我们村里的好孩子啊,你们俩钓的这些鱼,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能吃上好几顿了。”

张大伯看着两人,心中充满了欣慰。他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老榆树,招呼道:“来来来,今天你们也别忙着回去,就在老榆树下坐一会儿,今天啊,我让你们大婶儿炖鱼汤,大家伙儿都尝尝鲜。”

听到这话,陶春生和陈金山对视了一眼,露出了笑容:“张大伯,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只是做了点小事儿。”

张大伯哈哈大笑:“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年轻人辛苦了一整天,难道还不该好好吃顿热乎的?况且,鱼是你们钓的,我们也只是借光罢了。”

旁边的几个村民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是啊,春生,陈金山,你们俩今天可得陪我们一起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