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只见一只鸟惊叫着,刺楞楞从千尺谷底的水面腾起。
那只鸟斜着翅膀,像一道闪电冲出峡关,翻个身子淹在了云间。
杜杲目送飞鸟离开,沉声说道:“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
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
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大理国的第一道关。
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的交通枢纽,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
它是南方商路上的一道隘口,也是一条连结中原文化与滇缅少数民族文化的通道。
而北起戎州、南至曲靖,这一段商路称之为“石门道”。
真可谓是:
万象交融西南锁钥无双地,
泰山仰止滇蜀咽喉不二关。”
这时,豆沙关守将带着十余骑,快速赶来,下马行一个标准军礼,大声说道:“将军,接到总部电令,让我部全力配合将军顺利通过此关,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
杜杲回敬一个军礼,大声回道:“不必客气,准备一顿晚饭即可,明日我军即出关,打扰了。”
客套几句后,守将匆匆离开,杜杲拿起望远镜,遥望豆沙关山腰处,熊磊不明所以,恭敬问道:“将军,您这是看什么呢?”
杜杲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进关再说吧,这看不清楚。”
神秘感十足的话语让熊磊好奇心拉满,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他又不敢多问,只能不停地看着两侧的山腰。
道路沿线,茂密的森林和潺潺溪流中,生长着不少特有的植物,路上不断有跑马人驮着满满的货物穿行其中。
他们远途而来,要翻越大山,但好歹也是路,比山路更难的就是水路,没有纤夫,船只是无法通行。
不知道五尺道走了多少年,到如今还是瘦骨嶙峋,道上凸起的石头如狼牙狰狞,无处下脚。
即使马蹄,也磕磕绊绊,到处有打滑的印痕。
那印痕告诉你,似乎必先滑一下,才能踩稳一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