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朝堂风波

傲世三国 金雕 2390 字 1天前

他稍作停顿,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似乎是在给董卓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而后继续说道:“据我这些时日的细致观察,张铮此次来洛阳,似乎并非意在久留。他的目标或许只是获取某些利益或是官职。

我们可以设法与他接触,以一种友好且合作的姿态和他达成某种协议,全力助他达成此次来洛阳的目标。只要他的目的得以实现,按照他的行事风格,便会尽快带兵离开洛阳。

如此一来,便能除去我们眼前最大的一个心腹大患,也能让我们在洛阳的局势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其二,便是要想尽办法收买禁军将领和丁原军中的重要将领。尤其是丁原的义子吕布,我早有耳闻,此人武艺高强,英勇无双,在战场上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且在军中威望颇高,深受士兵们的敬重。若能将他收入麾下,为我们所用,那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不仅能大大增强我们的军事实力,还能对其他势力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说到此处,李儒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其三,要大力收买人心,不遗余力地笼络那些朝中的重臣。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地位,获取他们的支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站在我们这一边。

对于那些不愿支持我们的人,也不必急于一时,操之过急只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等我们彻底掌权之后,再逐步将他们清除,以绝后患,确保我们的权力稳固无虞。”李儒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斟酌着每一个字,确保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

“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废掉小皇帝刘辩,另立一个易于操控的傀儡皇帝上台。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更好地掌控朝政,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以实现我们的宏伟霸业。”李儒说完,目光坚定地看向董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等待着他的回应。

听完李儒这一番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且极具战略性的四点策略,董卓原本阴沉的脸上顿时大放异彩,眼中满是兴奋与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大权在握的那一天。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太好了!妙极了!就按你说的办!等明日上朝的时候,那皇帝肯定会大行封赏。到时候,不管张铮想要什么官职,我定会极力促成,让他满意。只要他能尽快带兵离开洛阳,一切都好说!”

稍作停顿,董卓又急切地吩咐道:“同时,明日你暗中去联络禁军的那些将领,多许诺给他们一些好处,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只要他们肯归顺于我们,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务必让他们早日归于咱们的麾下!把事情办得漂亮点,不要露出任何破绽。”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淡淡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给整个皇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那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皇宫内,庄严肃穆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大殿之上,雕梁画栋,金砖铺地,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小皇帝刘辩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稚嫩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何太后则在一旁垂帘听政,她神色平静,目光深邃,似乎在思索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下面,一众朝廷重臣整齐排列,身着华丽的朝服,神态各异。其中便包括神色沉稳的张铮和野心勃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的董卓。

他们都在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朝会,等待着命运的又一次转折,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

小皇帝刘辩他的眼神中仍残留着前日那场变故带来的恐惧与不安,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台下整齐排列的众臣,而后又转过头,看向帘子里边的何太后,似是在寻求着某种鼓励与支持。

得到何太后微微点头的示意后,他深吸了一口气,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中缓缓响起:“前日夜里,那贼子张让等一众宦官,竟敢犯上作乱,悍然发动政变。他们心狠手辣,残害了大将军何进,而后又胆大包天,竟敢威胁朕与母后,还将我们挟持到城外。

朕与母后在那一路上,险象环生,险些丧命于贼人之手。他们这般行径,当真是罪大恶极,天理难容!即刻下旨,除去他们这些人的一切封号和官职,将他们的党羽也一并抓捕归案,交由三司会审,定要严惩不贷!卢爱卿,此事便交由你去督办,务必办得妥妥当当。”

卢植身姿挺拔,神色肃穆,闻声立刻出列,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是,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小皇帝刘辩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继续说道:“虽然朕与母后遭逢此等大劫,但幸得各位爱卿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护佑,朕与母后才能平安回京。有诸位爱卿这般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实乃我大汉之福,朕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