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执意莫为

成道天书 鸿书 1680 字 8天前

石中静静地端坐在那太虚静地之中,仿佛他之一切,已与这片静谧天地融为一体。他的身影似如一座亘古不变的神像,庄严肃穆,神华光轮尽显。

然而,经过漫长时间的沉淀,参详观想感悟《道德经》真谛。他身上那原本耀眼夺目的神华光晕,逐渐地收敛起来,不再外放显现,就像是被一层无形的薄纱所遮掩,非是天道圣目有,再难见他非凡不俗的气势。

不仅如此,他脑后那轮象征着无上神通和威严的道法神轮,此时此刻也自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了外在光芒的衬托,石中的形象,反而显得越发深邃,神秘不可捉摸。

再看他身下那块原本散发着超然物外气息的大石头,如今同样失去了往日的神光异彩如镜样子,恢复到了最为原始的石质状态。它就那样安安静静地承载着石中的身躯,如同一位忠实的伙伴,默默陪伴在他之身旁。

此时的石中,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高绝态势。他的存在若有若无,既不显张扬,又难以让人就此忽视。看似平凡无奇,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天道力量和法则智慧。

如今他这种境界存在,不由令人心生敬畏,如同面临一浩瀚无垠的宇宙大世界般,有深遂宁静时,又允满兴奋与恐惧之心情。自不禁让人对他未来的修行之路,充满了期待。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乃是老子关于“无为而治”思想的重要阐述篇章。这一章以及《道德经》中所有精辟阐述,无一不是通过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为修者展示了治理天下、管理国家、修行养息的大智慧,以及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伦理准则。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告诉修者,天下是神圣的,不是能够强行获取得到的,也不是可以随意干涉和控制的。

治理天下与修行一般,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而不是强行干预。这与时空位面中,所谓现代管理学中的“放权与授权”理念不谋而合,都着重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多样性,避免极端走向和奢侈糜烂的不端行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进一步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如果修者,用强制的手段,去治理或把持一个国家或是天下,最终只会导致他的失败和失去所有。

因为强力的统治和私利的把持,既违背了民生意愿,也违反了天道寰宇之自然法则,必然会引起天道意志,即生灵人众的反抗和不满。

故此,圣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非是一厢情愿事,旨在让事情事物自然的衍生发展,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得到真正天道并保持长久自运循行。

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多番描述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予修者指出,“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之意识流态。

旨在提醒修者,面对天下大世界时,应该保持开放小宇宙和包容天下大世界的心理意识态度,尊重寰宇万事万物的多样性,不千篇一律地要求强为。

此处的万事万物多样性,自是自然的本源体现,也即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基础本质。因此,修者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灵活多变,因势利导,万不可凭意胡乱一刀切,去要求每个人每个生命都做同样的事情,如是那样,自可想见,极不自然,却统一规矩的一个大世界,那会是多么的令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