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山东争夺战

袁世凯立即追问:“冠儒,你说说看为什么?”

王士珍回忆道:“我和苏星云有过几次接触,他给我的感觉很独特。”冯国璋不解地插话:“不就是个鼻子两只眼睛,有什么特别的?”

王士珍摇头:“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面对洋人公使时的气势,仿佛他是来自大国的国民。”

袁世凯沉默片刻后问道:“你是说,苏星云可能是日本人?”

王士珍否定道:“不,日本人底蕴不够,气质太偏激。苏星云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

段祺瑞表态:“既然赤匪要来攻打山东,那我们就见识一下这位纵横四省的天下第一反贼究竟有何能耐。”

转眼间,六月三十日已过。此时,在徐州一带,镰锤社的二十万大军高唱着经过微调的《国际歌》进入山东。歌词的最后一句“英特纳雄耐尔”被改为“中华复兴”,“全世界”改成了“全中国”。这首歌的版权问题在当时并不重要,毕竟十几年后的十月革命还未爆发,这首歌的原版是从巴黎公社运动中借鉴而来,苏星云抢先一步使用了它。这首歌的旋律比《马赛曲》更加激昂,歌词也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句歌词表达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宗教迷信的立场,基本上把外国军队、义和团和清朝都批评了一遍,显示出这场战争不存在任何妥协的可能。

第二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则预示着镰锤社在这场战争后将肩负起统一中国的重任。这个统一过程将公开透明地进行,顶着三大阶级反动派的压力,纯粹而堂堂正正地统一中国。每一步都将坚实地展现出劳动阶级革命的惊人力量。

在这场夺取山东的战斗中,镰锤社的军队仿佛重演了后世新中国在朝战中的场景,同样是背靠自己的工业基地,与跨海而来的敌人展开激战。历史在镰锤社的军队踏入山东的那一刻,被苏星云的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了走向,整个中国历史由此驶向了未知的航向。

镰锤社的军队在弹药供应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相较于袁世凯外购弹药的北洋军,他们的弹药近乎无限。当二十万镰锤社大军进入山东后,迅速对袁世凯的五万武毅军发起了迂回包围和主动进攻。北洋军的军事思维仍停留在欧洲会战的战术层面,即严整列队、排枪射击。而此时的镰锤社部队已经仿制出了司登冲锋枪,并命名为“水管冲锋枪”,从而具备了遏制大规模集团冲锋的强大火力。三三制战术在此时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战斗力。

北洋军的五万武毅军是以会战的形式前进的,结果却被镰锤社轻易地分割包围,连分裂切割都准备好了。北洋军按照西式操典列成密集队列试图突围,却正中镰锤社基层军官的下怀。原本50掷弹筒是个需要老兵才能发挥巨大威力的武器,但现在北洋军聚成一团,目标明显,新兵们对着列队人群猛轰即可。至于北洋军所依仗的山炮炮兵群,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轰炸,其次前方防御的镰锤社战士已经挖好了战壕,使得他们的伤害大打折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过几次突围失败后,武毅军受到了严重打击,士气低落。这时,镰锤社发起了猛烈进攻。“水管冲锋枪”和手榴弹在进攻中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原本打算拼刺刀做最后一搏的武毅军,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搏斗的资本,聚集在一起被火力扫射,手榴弹炸飞,散开后又被三人一组的枪手击毙,即使单个冲上来也被三人背靠背地挑死。

就在会歼北洋军的第三天,加入镰锤社的山东士兵开始向对面的北洋军喊话,北洋军开始成建制地投降缴械。当袁世凯在大营里听到外面响起嘹亮的国际歌“要做天下的主人”时,他苦笑着对王士珍说道:“冠儒,你是对的,这个苏星云真是非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