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高炉轰鸣了仅仅五天,苏星云感觉到工人们的文化水平还是太低了,有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于是开展了教育扫盲工作,他也摇身一变成了“苏校长”,把铁匠组的精英们召集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课堂里进行上课培训。
自从王天柱的“采购天团”不断招收无家可归的流民,苏星云领地中逐步发展到上千人,铁匠组也壮大到了八十人,这些新鲜血液里既有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也有从学堂里走出来的学生娃。
多亏了教育组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夜校开展的如火如荼,苏星云手底下的人识字率快速上升。并且
他亲自操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编了一本简易版拼音字典,虽然简陋了点,生僻字还缺了不少,但绝对是扫盲界的“神器”。经过大量传抄,每个工作小组都人手一本,学习热情高涨。
现在,铁匠组里八成的人都是“文化人”了,剩下的那几位也是争分夺秒地学,为啥?因为苏星云说了,只要汉字考核一过关,工资立马翻倍,这诱惑力,比冬日里的暖阳还让人心动。
于是,苏星云又开启了他的“忽悠式教学法”。不过这次,他可不是空手套白狼,而是实打实地传授知识,同时还不忘穿插点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习气氛那叫一个热烈。他的观点明确,内容扎实,用词既严谨又不失风趣,让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重点嘛,自然是那些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实用技巧,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收获满满。
苏星云站在黑板前,那上面赫然是他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秘密武器”——元素周期表。他缓缓开口,说:“咱们这世上的万物,说到底都是由一种叫做‘元气’的东西构成的,而这元气,又是由一个个小不点儿叫‘原子’的家伙们手拉手组成的。”
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苏星云笑了笑,接着说:“你们知道吗?现在咱们这片天地里,已经发现了两百多种不同的原子,而且,还有更多未知的原子等着我们去发现。不过啊,这些原子有个特点,就是它们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甚至短到几眨眼就没了,所以那些特别短命的原子,咱们就先不把它们放进这张‘天地原子表’里了。”
见大家听得入迷,苏星云话锋一转:“别看原子种类多得数不清,但说到底,它们都是由三种最基本的材料搭建起来的,就像搭积木一样。”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这三种材料啊,就是电子、质子和中子。”苏星云一字一顿地说,“每一种原子,都是由它们组合而成的。”
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想象一下,每个原子都像个小太阳系,中心有个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而在原子核里面,质子和中子紧紧抱在一起,就构成了原子核的骨架。最神奇的是,为了保持整个宇宙的和谐,原子核里的阳中子数量和外围的电子数量总是相等的,不多也不少。”
苏星云这番话,既通俗易懂又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入了迷。他成功地将复杂的原子结构理论,转化成了大家都能理解的白话文,让人不禁感叹科学的奥秘与美丽。
苏星云再次把大家的目光引向那张神秘的元素周期表,他解释道:“看这张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种原子的核心里有多少质子和中子,就像每颗星星的重量和密度都被记录下来了。”
“还有啊,每种原子的周围,都围着电子,它们可不是乱跑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队的。比如最简单的氢和氦,氢原子外面就一个电子,氦原子外面两个。到了第二列,一直到最后,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不会超过八个,就像是它们都在玩‘八个人一桌’的游戏。”苏星云笑着说,“如果谁想知道每种原子的电子层具体是怎么排的,别担心,我手里还有两百张详细的图呢,课后咱们慢慢聊。”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哎呀,水不就是水嘛,怎么还会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呢?”苏星云话音刚落,就有人接话了:“是啊,我一直以为水就是单一的一种东西呢!”苏星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有人能跟上他的思路,这让他非常兴奋。
“水啊,其实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好朋友,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水。但比起水,有些东西可就复杂多了,比如土和木头,那里面可藏着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物质,每种物质又都是由好几种原子组成的。这个咱们以后再细说。”
接着,苏星云把话题转到了铁矿上:“说到铁矿,那就是氧原子和铁原子的家。铁原子呢,它最外层缺两个电子就能达到完美的‘八’个了;而氧原子呢,它外面多了两个电子。于是它们俩一合计,干脆共享电子吧,这样一来,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变成了八个电子,大家都开心了,铁矿也就这么形成了。
苏星云转身在黑板上勾勒出四氧化三铁电子键结构,边画边讲解:“大家看,这边是煤炭的灵魂——碳原子,它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当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就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它们的化学键就像这样,紧紧相连。”说着,他又在黑板上绘制了两个分子的结构图。
最后,苏星云总结道:“当氧原子带着电子离去,只留下一串串孤单的铁原子,这些铁原子汇聚成河,便是我们炼铁炉中的铁水。这一过程,就是自然界的魔法——化学反应。而我所传授的,正是这探索物质本质、创造奇迹的学科——化学。”
两百年后,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的门槛,但化学的起源之谜依旧困扰着人们。其中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苏星云是如何掌握如此详尽的原子知识,甚至提前预知了某些放射性原子的存在。更令人惊讶的是,直到最近几十年,苏星云当年未命名的两种原子才在实验室中初露真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深深植根于人类文明的土壤之中,成为我们探索世界、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它证明了,即使在没有“真仙”相助的凡尘世界,人类也能凭借智慧和努力,开辟出一条通往大道的辉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