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离谱的是,还有一个人似乎因为共和的土改政策受到了严重打击,竟然直接给方国珍出了一个刺杀苏星云的馊主意,同时直插共合军的腹地,声称要替天行道,铲除倒行逆施的苏星云贼首,以仁政感化苏星云治下的臣民,恩威并施收复共合军所属的各位将军,最后携江淮之间皖地的强军席卷天下。
方国珍听到这些荒谬的建议后,直接送客,他认为继续听这些疯言疯语只会降低自己的智商。
当方国珍看到朱升走进来时,他主动问道:“先生来自何处?”朱升回答道:“在下休宁县人士。”
方国珍接着问道:“阁下从共和治下而来,为何不留在乡土?”朱升回答道:“莫非将军永远想屈居于共和治下?”
方国珍立刻反驳道:“我与共和两家宛如唇齿相依,先生休得挑拨我两家的关系。”朱升连忙解释道:“在下当然不是劝将军与共和交恶。”
听到这里,方国珍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先生有何妙策?”朱升回答道:“妙策谈不上,只是能让将军在未来多一些夺取神器的可能罢了。”
方国珍示意道:“在下洗耳恭听。”朱升继续说道:“如今天下义军只有两家具备实力,一家便是苏星云,另一家便是将军您。尽管共和势力强大,但他们滥用民力,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方国珍听后,笑着说道:“难道先生认为我现在比苏星云将军要强?这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朱升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目前将军的确远不如苏星云,但这正如当年刘邦远不如项羽一样。胜负并非定局,关键在于如何运筹帷幄。”
方国珍听到这里,眼前顿时一亮,心中暗想此人或许真有过人之处。于是,他郑重地说道:“请先生教我。”朱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无他,将军只需现在做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即可。”
方国珍听后,仔细品味着这九个字的深意。朱升继续解释道:“以将军所辖之地,其条件可与当年沛公相比。浙地富庶,南北皆是弱军,这为将军提供了绝佳的休养生息之地。将军您仁爱宽厚,爱惜民力,天下各地德高望重之辈皆称赞您的仁政,这一点甚至胜过苏星云。只要假以时日,待共和军耗尽民力、兵疲民穷,元朝日薄西山之日,便是将军重整河山、一展宏图之时。”
方国珍听后,似乎对自己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强大的共合军也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增添了几分自信。于是,他激动地说道:“先生大才,若能助我一臂之力,必将感激不尽。”
此刻的方国珍这里,仿佛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隆中对。而在另一边,苏星云的新年发展大会上,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个四年计划,各位有什么疑点或者建议吗?”苏星云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众人,期待着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首先,总工业负责人李贺站了起来,认真地说道:“目前战争已经结束,各部分的生产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然而,在这个四年计划中,最高指挥官您提出了铁路建设的目标。我想问一下,现在我们既要保证农业生产,又要扩大工人规模,这样大的人力缺口该如何填补呢?新占领的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他们大多数是文盲,要想教他们识字并进行简单的培训,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否则,如果我们贸然将这些未经培训的人投入工作,迟早会出问题的。”
苏星云听后,转向一旁的何成问道:“现在军队的识字率是多少?”何成回答道:“目前,识字超过一百字的士兵占军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不过,现在的二十万军队中,原先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预备役士兵,他们在家中都有田地。”
苏星云思索片刻后说道:“那么,我们在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安家费,同时制定比务农收入更高的工资标准,并在领地中全面推行这一政策。”这时,管理财务的王天柱提出了担忧:“这样一来,领地中的资金可能就不够用了。”
苏星云坚定地说:“关于资金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更重要的是粮价问题,我们需要限定城市中每户每日最高购买粮食的上限,并且严禁粮食外流,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钢铁组组长蔡刚也表示:“在这个计划中,钢铁产量要达到三十万吨。只要政府能够保证教育人才的供应,以及淮南煤矿的运输量能够真正达到两年后铁路修成后的运输量,我想这个目标是可行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贺补充道:“铁路建设只要人员到位,最多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我保证铁路的运输量会非常大。”教育组组长赵钰,这位当年苏星云穿越时第一批招募的小乞丐中的女子,虽然长相普通,但气质十分刚强。她站起来说道:“教育方面的主要困难是人才短缺。军队中的炮兵、海军以及士官以上级别的军官文化程度都很高,我希望他们能够下来支教。”
听到这里,陆海立刻激动地插话道:“军队可不是谁都能随便插手的!”苏星云猛地一拍桌子,严肃地说:“陆海,你违反了会议纪律,这次记过一次,会后操场跑三十圈!”接着,他转向何成说道:“何成,你计算一下现在野战军保持的最低人员要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