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最高会议 为了大一统

在共和的版图内,工业革命的脚步似乎遇到了一堵看不见的墙。尽管共和的技术已经接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但在某些关键领域,如航海科技,英国的船用蒸汽机技术仍然遥遥领先。想象一下,如果那时的英国派遣一艘铁甲舰到中国东海,共和军的飞剪船舰队恐怕难以招架。

然而,在陆地上,共和陆军的十五万雄师装备精良,火器并不逊色于当时的英国。如果展开陆战,共和的散兵线战术、火炮和机枪足以让英国人夜不能寐,担心自己的殖民地被染成黄色。

但共和的技术发展似乎陷入了停滞。虽然许多技术难题已被攻克,但工业革命的全面推进让共和意识到,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的资源和材料是如此之多。首先是各种钢材,不仅仅是合金钢的配方和冶炼,就连寻找大储量的锰、铬、镍矿场都成了一大难题。

几年前,在中国,人们只知道金银铜铁铅锡这几种常见的金属。偶尔炼制出的合金钢,被赋予了玄铁、寒铁、西方精金等神秘的名字。而西方世界却找到了元素论这条正确的道路。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的化学家们就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元素。

现在,共和因为苏星云带来的元素周期表的“外挂”,大量金属元素通过摩尔质量被确定。但由于西方的研究起步更早,他们在矿石科学上的开展也更早,十八世纪下半叶,工业国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找矿人才,所需的炼制合金钢的原料相对容易找到。而共和的钢厂,甚至连实验的原料都捉襟见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特殊的钢材无法炼制,一些机械因为材料的限制也无法进一步提高精度。共和想要继续攀登至一战时期的科技水平,就不能再采取大跃进的方式。共和的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致研究和创新的阶段。

在共和的工业领域,尽管整体发展遭遇了瓶颈,但一些关键技术还是取得了突破。首当其冲的是金属壳子弹的问世。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外部覆铜的弹壳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子弹。

同时,底火的制造技术也宣告了火帽时代的终结。挤压式锻造机器的引入,使得金属子弹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种新型子弹,前端是铅制弹头,外壳是铜制,底部是中央底火,内部则包裹着一层纸,以减少与金属的接触,同时填充了苦味酸作为推进剂。

马鞍山的这家子弹工厂,拥有一千名工人,机器日夜轰鸣,铜屑随处可见。工厂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确保24小时不间断生产。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能生产出六百万发子弹。这只是共和众多子弹厂中的一个。金属子弹的生产问题得到解决,共和军的火力已经可以与19世纪下半叶的列强军队相媲美。

共和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四十五万吨,共和军全面装备了二式火枪,这种能够射击纸质或金属外壳子弹的枪械,可连发六次,堪称现代意义上的步枪。共合军陆军的火力配置包括榴弹炮1450门、迫击炮463门、机枪272挺,以及155mm口径的攻城炮15门。

公元1453年10月,又一个秋收季节结束,共和已经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一千四百万人口的巨大劳动力在共和的领导下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在本时空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