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规模的胜负,一两艘军舰的沉没伤损,并不足以动摇双方海军的根本,张宪断定双方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对决。
四五个月时间内,不可能分出胜负。
第一战区还有近半年的时间来夯实根基。
利用这段时间,至少要抽调百万兵力,部署在关键位置,将三大主力舰队科伦舰队、东方城舰队、南洋守备舰队扩充完毕。
军舰涌动,暗流四起。
张宪搞事业的时候异常的专注,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休想打扰他。
而第一战区的执行力优越,恰恰是从上到下的专注,才形成了如此高效的运转。
张大彪已经蓄势待发了,自打楚云飞调拨到南洋之后,他就按捺不住躁动的小心思了。
以他这种人才,怎么能屈居新兵训练司令一职呢,应该冲锋在战场之上。
反复提交申请,写调兵方案,阐述他手下几个师可以抽调出来作战,唯恐落后一步。
各大军工厂几乎是连轴转,从未停歇。
所有的发电厂,不管是老发电厂还是新建的发电厂,优先供应钢铁厂、冶金、机械制造工厂,确保所需的钢材足够。
宛若一台全力运转的机器,轰隆隆的响彻不停。
活跃在东方城的另一位少将,汉斯帝国的豪森少将,这段时间一直没机会求见张宪。
因第一战区帮着白垩帝国借用铁路线的事情闹了一点点矛盾。
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后,豪森反而认清了局面。
汉斯帝国需要第一战区的帮助,全看张宪的脸色行事,而不是汉斯帝国做主导。双方虽有联合建厂,技术合作的事项,但并不能约束第一战区的行为。
张宪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只是合作关系,平等合作的关系,并非盟友关系。
这一点希望汉斯帝国认识清楚。
他们的敌人,未必是张宪的敌人。
他们的朋友,也未必是张宪的朋友。
成年人各取所需,希望汉斯帝国不要不知好歹,还妄图绑定第一战区上战车。
彼此双方冷静之后,豪森总算有机会来到司令部,见到了张宪本人。
豪森的职位只有少将,但代表着汉斯帝国,所了解的情报较多,所知晓的事情也多。
这位高个子少将神色萎靡,显然是这段时间的休息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