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两种风格

崇祯入住南京紫禁城后,仿佛重获新生,就一扫先前的颓废之态,再次展现出了帝王的勤勉与担当。

白日里,他端坐在奉天殿内的龙椅上,精神抖擞的接见六部官员,认真聆听他们的奏报,与他们商讨军国大事。

对于那些被六部官员举荐的儒生学子,崇祯也是亲自接见,询问他们对时局的看法和治国建议,其求贤若渴之态尽显无疑。

到了夜间,崇祯更是不知疲倦,在灯火通明的御书房中,仔细批阅六部送上来的奏本,仿佛要将前些日子荒废的时光都弥补回来。

与此同时,朱媺娖也非常忙碌,每日里身边都围绕着一众幕僚,将各地搜集来的情报汇总后,呈递给她批阅。

朱媺娖凭借着聪慧的头脑,还有她来自三百年后的记忆,往往都能迅速做出决定。

可父女两人的忙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崇祯的忙碌仅限于南京六部,他所批阅的奏本也很难走出南京城,根本就无法传达到各地官府和军队。

而朱媺娖则不同,她做出的各项政令,都可以通过高效的传递渠道,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江南的各个府县。

大批毕业于中华大学、中华科技大学、中华军事大学的官员们,对她这位校长的政令都极为重视。

在军事方面,大明皇家陆军在云贵、湖广、凤阳三地集结重兵,对张献忠、左良玉、刘良佐展开了军事打击。

一时间,战火纷飞,朱媺娖发动的江南统一战争随之打响。

最先支撑不住的是刘良佐,他在皇家陆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宣布废除伪皇帝朱由崧,并将其押送到了皇家陆军营地,妄图以此来逃避被毁灭的命运。

卢象升接收了朱由崧后,将其送往南京,交由朱媺娖处置。

而对于崇祯皇帝的态度,皇家陆军内部早已达成了共识。

他们会继续保持对崇祯皇帝的尊敬,但忠诚却会倾向于长平公主。

这是因为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处理军政事务时都会左右权衡,优柔寡断。

对那些敢干事的忠臣刻薄寡恩,反而对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佞臣,却是钟爱有加。

例如内阁首辅魏藻德,他中状元之后,即被授六品翰林修撰,两年后就直接蹿升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魏藻德干正经事不行,但是口才却真是好,尤其擅长与人辩论,而且很会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思。

他经常在朝堂之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军事、政治、经济、民政、教育,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大概的意思,无外乎是他魏藻德雄才大略,可以帮助崇祯皇帝中兴大明、造福百姓。

魏藻德装出一副不慕名利,不与他人结党营私的孤臣模样,却只是装给崇祯一个人看的。

他在与人争辩的时候,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