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廖心中好奇,于是运用自己强大的神识仔细打量起这位道士来。经过一番观察之后,他终于看清楚了对方的真实身份——原来眼前之人乃是一名修行者。不过以廖廖的眼光来看,此人的修为似乎并不是很高深,尚处于一个较为低阶的层次。然而不知为何,尽管如此,这个道士身上却给廖廖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这让廖廖不禁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廖廖降下身形落到地上,远远喊道:“先生请留步!”
中年道士闻声转过身来,看到廖廖这个陌生人,便觉得有些诧异,于是原地双手抱着拂尘,微微一躬身笑道:“小居士可是唤我?”
廖廖有留意到对方并未如他所料那般行道教独有的抱拳礼,而是选择了更为常见的拱手礼。这拱手礼亦称抱拳礼,乃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之传统礼节,自古以来便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往之中。
传闻这古老的拱手礼其渊源可追溯至华夏古代,彼时大部分礼仪皆源于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所创立的“周礼”。在《仪礼》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士人之间交往应酬所需遵循的各种礼仪规范,其中与士人间相互交往有关的那一部分即被称作相见礼,而揖礼恰是相见礼中的重要一环。
而修道之人所行的抱拳礼,则别有一番深意。道教的理论基石源自对阴阳之道的洞悉领悟,正所谓“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乃是古圣先贤对于浩瀚宇宙间万事万物所具两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之特性的高度凝练,亦是宇宙运行规律以及思维模式之哲学范畴的精妙总结。
小主,
华夏先哲以“阴阳”二字精准地表达了世间万物彼此呼应、相生相克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间之“二”即指代阴与阳,它们代表着这个世界的两极对立面,如昼夜交替、寒暑更迭、男女有别、正反两面、山川相依等等不胜枚举。而正是这阴阳二气的交融激荡,方才孕育出和谐共生的大千世界。
在道家学说里,阴阳五行各自对应着手指上的特定位置。具体来说,“子午”被视为道家理念中阴阳的标志,子午相交意味着阴阳二气相互交融,同时也体现了太极大致均衡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无名指根部代表着十二地支当中的“子”位,而中指指尖则对应十二地支的“午”位。当道教信徒行礼拜谒之时,他们会将左右两手的大拇指分别放置于左右两手的“子”和“午”处,这种手势便称为“子午诀”。
至于十二地支,依次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符号。进一步细分,其中的子、寅、辰、午、申、戌属于阳性地支;而丑、卯、巳、未、酉、亥则归为阴性地支。
在古老神秘的华夏大地之上,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这深邃广博的教义体系中,抱拳礼作为一种独特的礼仪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哲理。
道教中的抱拳礼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体现了善恶观念——采用左抱右的方式。这种行礼方式源自古代人们对于善恶观的独特理解,但有趣的是,当双手抱拳时所形成的太极图形却是逆转的形象,似乎与常理有些相悖。然而,如果从逆行成仙的丹道行气养生角度来思考,或许也能找到一些合理性。
在行拱手礼时,通常情况下右手被放置在内侧,左手则外露在外。这一习惯源于华夏古人对于左右方位的特殊认知。他们视左方为敬重、善良之象征,并将其与阳性相联系。因此,行拱手礼时,左手置于外侧,以左示人,传递出真挚与敬意。这样的举动不仅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更蕴含着内心深处的谦逊与和善。
但若是遇到丧事等悲痛之事,行拱手礼的方式则会恰好相反。此时,人们会将右手放在外面,左手收于内侧。这种变化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悼念,又遵循了特定场合下的礼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