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预研玻璃,踏进通天桥

且隋 玄武季 2626 字 1个月前

阿布在干什么呢?

在重影军的工兵营里,阿布、司徒和一帮陶器师傅们,围着歪果仁阿里恰巴尔,在老掌柜的翻译下,问东问西。

对琉璃都很少见的众人,更是对玻璃莫名其妙。

为了让大家对玻璃有个直观认识,阿布甚至将隋帝御赐的一支五彩琉璃马拿了出来。

这玩意儿,摸着像玉,敲起来像瓷,看起来光怪陆离,实在是好看得紧。

一听老大要通过这蓝眼睛红头发的歪果仁,搞出类似的宝贝,大家热情度非常之高。

搞玻璃,重在原料。

原料很简单,就是纯碱和石英。

在大中国,碱矿和石英石矿真是丰富的不得了。

可在这个时代,知道这玩意、认识这玩意的人就非常稀罕了。

被称之为苏打的纯碱,它的学名叫碳酸钠,纯净的碳酸钠阿布在上化学课的时候见过,但原生态的天然碱,阿布真没见过。

不过,阿布前世的脑子里,依稀记得在靠近这营州不远的内蒙,有一个叫查干什么地方,是整个大中国北方最大的露天碱矿。

露天啊!阿布都有点流口水了。

但难就难在不知道这地方具体在哪儿,现在会不会叫查干什么的。

没关系,阿布发扬神棍精神,大笔一挥,就画出个圈,标注“查干、碱湖、西北、露天”等几个文字备用。

然后,就是石英矿了。

这个年代,当然不可能搞化学提炼那一套,因为炼丹工作者们的科研水平还没发展到高级阶段。

现在的石英,主要是指天然的二氧化硅矿,基本上有三种自然变体,即蛋白石、玉髓和石英。

蛋白石和玉髓,太稀罕和珍贵,就别提了。

可石英,大中国老祖宗早就有认识和研究。

大中国古人最早称石英为“水玉”,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称为石英,并按颜色将其分为6种。

按照阿布后世的记忆,大中国的石英矿藏非常丰富,徒泰山附近应该就有。

只是这玩意太偏,阿布实在是对它的所在,没有任何记忆。

没关系,和阿里恰巴尔嘴中的“天然苏打”一起,让搜影带着阿里恰巴尔四处去找。

阿布,有的是时间,只要能在他从洛阳赶回来之前,有结果就行。

当然,再长点,咬咬牙,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该启程前往大隋的日子。

这些天,阿布除了去农场看看,哪儿也没去,好好的陪着怀孕的娥渡丽。

小鸟依人的娥渡丽,渐渐退去以前的剽悍利落之气,变得温柔委婉许多,也对阿布有了更多的依恋。

之前,靠着白青,阿布和温璇、李贤来往联系过好多次。在这期间,阿布早早将自己要前往大隋的消息告知了她们。

本来,温璇是计划跟着阿布,一起去大隋来个小情侣双人踏山河的。

但非常可惜的是,恰在计划中要赶过来汇合的日子,她阿妈高琬生病了。

病虽然不要命,但如果这时候离开,温璇就不合适了。

于是,在万分遗憾之余,阿布只有带着自己庞大的朝拜队伍,前往西边的大隋。

而白青,因为担心受不了中原的天气,也做了好久心理建设后,就连同金笛一起,交代给娥渡丽。

队伍中,有从高句丽王都城赶过来的以阿史那辛明、三行者为首的突厥商队,还有以刚认识不久的以布教法王阿尔萨普尔为首的萨珊波斯人商队。

为了跟着阿布契郎,突厥人送给他五百匹突厥良马和五百名突厥战士,还有一百多个工匠。而波斯人,则又送给他一批香料、种子,还有三十几个手工匠人。

阿布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有技术的人才,比什么金银财宝有价值的多了。

仔细问问,里面有铁匠、金匠、银匠、皮匠、医生、学者、建筑师、雕塑师、音乐师、织毯匠、毡匠等。

最厉害的是,里面有来自萨珊波斯的四个造船匠,还有七八个分别来自两地的打制武器铠甲高人。

这一下,阿布差点乐得把自己的鼻血都弄出来了。

东西融合,东西融合呀!

这样,连个推辞也没有,阿布就像一只貔貅,全部吞下,并很迅速地就将这些宝贝们分散各部。

一部分送去了陀太峪工兵场,一部分进入到重影的后勤将作营,其余的送去了贾农的民政工坊。

这个队伍着实不小,直奔八百多人、一百多辆大车而去了。

不说这两股人马那一长串大车上装着什么,但就阿布自家的商队大车上,除了往常进贡给隋帝的铜锭、毛皮、海东珠,还有各种各样的陀太峪特产。

各种铁制品,如铁锅、铁铲等。

各种骨制品,如牛角梳、骨笛等。

最多的是雪白的瓷制品,如碗、碟、杯等,油亮光滑,如玉如雪。

……

这里面,还有五百多名阿布的卫队。

整个大队,浩浩荡荡,朝西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