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通行

且隋 玄武季 2615 字 1个月前

最奇特的,是两种。

一种,是两侧带轮子的,粟末人叫它车帆船,据说参考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车船。

不过,是用人力蹬踏,而是通过墨家对耦齿轮技术,使用了畜力驱动。

通过差速器和动力控制设备,可实现风力和畜力的快速切换。

至于前后、左右、快慢,更是操纵自如。

这种船,据说无风的时候,是由一百多头驴子推动竖齿轮,来提供动力。

另一种,是双体船,类似于现在大隋内河的大游舫。

但显然,船坞内的这种船,更长,更窄。

船底如刀,前方尖翘,后尾方平。

因为这种船的底面宽阔,所以上面的建筑甚高,达到了四五层。

很像大隋的五牙战舰,但底下的部分就分出明显不同。

……

此时的天津三岔口,已与当初阿布初来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码头林立,货仓连绵。

大青石修建的埠头上,有很多店铺、食肆、客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显然,这里的营生,大多做的是南北客商、水手们的生意。

听那口音语言,都是五花八门,步行其间,宛如来到了一个人口杂货部。

河埠内外,已经有了好多的大小宅院,前后左右几乎都连成了片。

河埠外围,有好多迁移而来的流散渔民小户。

看来,他们已经结束了船屋上世代漂泊的生活,打算定居于此。

这些简陋的房子外,就是系泊于运河边上的渔船、小舟。

这些舟船,很多已经和内河的船行发生了明显的不同。

比起内河的平底沙船,这儿的舟船大多已经将船底造的圆润、锋利起来。

……

三岔口,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大却也不小的河埠码头小镇。

因为要在此分手,已经和李三小姐混得挺熟的柳絮,出面请大家吃饭道别。

吃饭的地点,就在这三岔口镇唯一一家豪华大酒楼——悦来楼。

很厉害,阿布看上了这地方,就极力推动三岔口镇——天津城的建设。

于是,便半命令式的将悦来楼、亨德利,在这里建了分店。

其实,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赔钱的。

主要原因,无谓乎太高端、客流少、生意淡。

但阿布说,那就让来往经过的粟末家人、船员、客人,都在此休整、消费。

饭资减半,还可以挂账签字,由粟末地政府来补贴。

另外,在那个自家回水湾里的仓储码头里,修建了上好的内部客栈,专供自己人住宿打尖。

这样,天津港、船厂、过往粟末人、客人,都可以在此地等客船远行的期间,吃饭,睡觉。

这会让他们的旅程,变得舒坦和轻松一点。

这,也算是富裕的粟末地政府,为大家提供的补贴性福利。

这里,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粟末地三岔口驻天津办事联络处。

简称,驻津办。

哈哈哈!

吃过好一顿丰盛的午餐,大家挥手道别。

阿力根的船队,要沿着三河汇聚的海河,向东直趋大沽口——天津港。

李秀宁等人,则需要换乘自家船队,沿着北运河北上,直入涿郡。

有些人,有点依依不舍。

帆影憧憧,人船远去。

李三小姐站在自家船首,依然看着渐渐变远的海河河道,以及那些远去的帆影。

过了良久,她也没回头,出声问身边神情落寞的徐昭燕。

“徐娘子,你说他们会去何处?”

“何处?归期吗?我也不知道,相逢难!”

“咦?你怎么了?”

听见徐娘子的声音充满萧瑟,李建宁很是诧异。

徐娘子一怔,才明白自己有点失态,不好意思的拢了拢那被河风吹散的头发。

“没什么,就是感觉他们人都挺好的。”

“呵呵,你这是舍不得啊。怎么?还想着那铁锤,你莫不是……”

李秀宁回头仔细打量徐娘子,带着些许探寻的语气问道。

徐娘子有些脸红,不过却嘴硬道:

“什么,什么啊,我就是觉得柳絮姑娘的人好,和和气气,柔柔软软……”

“快别说了,你的脸上,全是一副思春样!要不,我放你去找那铁锤?”

“你,你这人真是,不想理你了!”

徐娘子咬着牙,狠狠地跺了一下脚。

“好啦好啦,开玩笑的!我是问,你说那些罪妇,会被送到哪儿去?”

李秀宁恢复常态,正色地问。

“出海口,还能去哪儿?这些可怜的女人,都被……害了!乘海船,一去东北,一去崖州。”

徐昭燕显然心有戚戚焉。

“唉,这都是命,谁都有自己的命,就像你我,可有选择?”

李秀宁也黯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