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走廊

且隋 玄武季 2313 字 1个月前

东汉末年躲避战乱,举家迁往陇右,本是书香门第。

三国时,家族为蜀汉大将军姜维得力幕僚,姜维死后送其归乡。

与姜氏羌族之民交好,耕读传家,也行入牧贩养之事,为当地有名的贤达望族。

张万岁少年成名,学问好,而在识马之上天赋异禀。

大业中期,受举荐征辟入国子学,后入太仆寺,再入皮毛监、驴骡牧、骅骝牧等。

后因善政,被当时的太仆正卿杨义臣看重,力荐给广皇帝并得到重用,成为陇右牧少监。

现在的陇右牧,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广皇帝连年征战,征调和损失了数以七八十万计的战马、驮畜。

这严重透治了陇右牧战马驮畜的恢复能力,现在的存栏战马,多以数量严重不足的种马、母马和儿马为主。

青马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

从前动辄一次可提供三四十万战马和驮畜的陇右牧,现在一年下来最多能提供非大隋军队四万余匹。

这点数量,对于整个大隋总数达八十余万的各类部队,算是杯水车薪。

要知道,按照大隋骑兵的标准配置,一个骑兵至少要有双马,五个步兵需要一头驮畜。

依目前大隋国内剿匪征战的需要,战马的缺口一年至少在九万余匹。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大隋官军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就在马匹配置上。

这,是所有造反势力在其机动性和冲击力上,无法与之匹敌的。

然而,由于现在在大隋军队中,杨子灿引入的马掌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所以战马因为四蹄裂损而淘汰的频率非常之高。

陇右牧衙门中,每一天都是雪片般飞来的输马函。

来自兵部、十二卫、边军等军事部门的特使,长期呆在扶风雍县和原州牧衙门,等待战马出栏。

现在,已经基本断绝了原来战马分级输送而逐步适应的制度。

在北方一带的原有不多战马、驮畜,全被白道大营和长城边军征用。

其他如东北、中原、南方的战马需求,只能直接从河西调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马资源,异常紧张。

这两年,各地叛乱四起,陇右送往各地的战马多有被劫,而陇右各牧的在拦战马、驮畜,也多有被马匪洗掠多次。

陇右牧各牧的战马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就连牧奴和官吏,在内外勾结成功盗取战马后,也开始逃逸,然后加入周边各股造反势力。

陇右牧马政,岌岌可危!

这,就是新上任的雍州总管府大总管、兼陇右牧总监的杨子灿,面临的现实状况!

阿布掌管雍州地区,自是要打击马匪、平息叛乱、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所以,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角度考虑,他都必须尽快将陇右马政,再度发展起来。

为了增加优质种马的数量,杨子灿在前往东北老家探亲之前,就着人开始将京师附近中御园的战马,悉数送往天水秦州牧。

并且,开始着令陇右牧副监张万岁,将在册的民间优质母马,进行赎买征调,进入陇右牧诸牧,以加强存栏量和繁殖量。

与此同时,他下令河西走廊各牧,通过互市、榷场,大量从西域诸国进购优良马匹。

而所需钱粮,则是说服东京留守杨侑和苏威、萧瑀等,同意调用河西官仓,甚至是西京大兴城的太仓之储备。

一时之间,从大兴城太仓运往陇右、河西的钱粮车队,络绎不绝。

而专负如此重要职责的大将,便是杨子灿的得力干将,骁果右卫虎贲郎将阿古达哥。

大兴城太仓的钱粮储备,以可见的速度在下降。

留守西京的官员对此多有质疑,上奏东京留守府,但皇太孙杨侑的回旨,便是一句话:

“勿忧,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近在咫尺,何患之有?”

的确,如今在含嘉仓、洛口仓中,谷物钱粮,的确爆满。

但是,无数人不知道的是,位于华阴东北、渭水南岸、广通渠口的广通仓,以及号称关东漕粮输转长安之中继站的陕州太原仓,其中的粮秣,并不充足。

而且,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里面原来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帛,都到哪儿去了呢?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