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皇权相权,宣传人才

内阁的主要作用是辅佐皇帝处理大量的政务,相当于秘书职责,设立内阁首辅相当于将首辅的地位提高。内阁首辅虽不是宰相之名,但行使的是宰相的职责。

内阁同皇权的关系紧密,但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这种制约不是对等的或是在同一层面的,其主要地、更多地表现在皇权对内阁的制约上。内阁的发展不得不依赖于皇帝,受控于皇帝。

内阁是皇权的左膀右臂,是皇权施行政策的举牌人,是加强皇权集中专制的强硬政治工具。内阁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产物,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下,皇权胜利并巩固的结果。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凭借内阁制度的存在,保证朝廷政务系统正常运转;利用特务机构的运行,有效掌控朝局;发挥言官系统的监察作用,进行权力制衡。权力始终都在皇帝手里,没有大臣敢造反。

明代后期司礼监与内阁的制衡关系形成,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各项制度已臻于完善,即使皇帝不亲政,整个决策机构依然能够正常运作。

万历皇帝因此可以30年不上朝,权力没有被架空,朝政依然正常运转,还能够撑到崇祯时期。只不过基层政权已经被文官集团把持。

因夺情留用周永春,朝野吵得沸沸扬扬,朱由校在《中华时报》上面发表了《论丁忧》,建议修改丁忧制度,参考武官丁忧制度,不解除官职,给假100天。

《论丁忧》一经发表,争议不断,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反对的利用道德绑架的惯用伎俩,以忠孝之名,大肆攻击赞成者。

朱由校对负面评论,懒得理会,丁忧制度必须改革。

倡导殡葬新风,以后天子平民、王公大臣实行7日丧礼制度,头七后,丧礼结束。后面逢七祭拜,直至七七四十九天后,一切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朱由校决定招募一批如臂使指的有才华的笔杆子,为自己的政策制造声势,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温体仁、钱谦益、周延儒、冯铨被列入宣传人才征召的名单。

温体仁字长卿,万历26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左春坊左谕德、左庶子、国子监祭酒、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天启年间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崇祯初年升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与周延儒联手阻止钱谦益入阁,并以孤忠、廉谨的形象,取得了崇祯的赏识与信任入阁。在明末官场中,温体仁以不收贿赂着称,廉洁的个人形象,得到崇祯的赏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