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然则夫子何方之依

在云雾缭绕的青岩峰之巅,狂风似一头暴躁的猛兽,肆意地呼啸着,撕扯着世间的一切。林帆一袭黑袍猎猎作响,宛如一面在风中挣扎的旗帜。他的身形在这苍茫的天地间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地锁着脚下那深不见底的山谷,眉头因内心的纠结与迷茫,拧成了一个深邃的“川”字。身旁古老的苍松,在狂风中剧烈地摇曳,松针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吟着他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困惑。

“何为道?我修行至今,为何这道却好似那缥缈的云烟,愈发遥不可及?”林帆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饱含着无尽的疲惫与迷茫,然而,他的话语瞬间就被这狂风无情地吞没,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就在这时,一道绚丽的长虹如流星般自天际划过,带着璀璨的光芒,须臾间便落在了林帆的身侧。光芒散去,露出一位身着灰袍的老者,他白发整齐地束于脑后,每一根银丝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的眼神深邃而温和,宛如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包容。

“帆儿,为师知你心中有惑。”玄风长老轻声说道,声音虽轻,却好似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林帆的耳中,轻而易举地盖过了那呼啸的风声。

林帆猛地转过身,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急切地说道:“师父,徒儿修行多年,一心求道,可如今却愈发迷茫。这道,究竟在何方?”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显露出他内心的极度渴望。

玄风长老微微仰头,望向那被云雾半遮的苍穹,悠悠地说道:“道,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你看这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世间万物,皆有道的痕迹。它既在那巍峨高山的每一寸岩石中,也在那潺潺溪流的每一滴水珠里;既在那浩渺星河的每一颗星辰中,也在这拂面而过的每一缕微风里。”

林帆顺着师父的目光望去,眼神中却依旧满是迷茫之色。他微微躬身,姿态谦逊而诚恳,脸上带着恭敬与恳切,说道:“师父,徒儿愚钝,还望您能明示。徒儿在这求道之路上,已徘徊许久,实在渴望能寻得一丝方向。”

玄风长老拍了拍林帆的肩膀,那手掌宽厚而温暖,传递着无尽的鼓励与支持。“走,随为师回清风阁,有些道理,需细细讲来。”

二人周身灵力涌动,化作两道流光,如闪电般朝着清风阁飞去。清风阁坐落于一片静谧的竹海之中,这片竹海广袤无垠,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交织成一曲清幽的乐章,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秘语言。阁内,檀香袅袅升腾,如丝丝缕缕的轻烟,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玄风长老在蒲团上缓缓坐下,动作沉稳而优雅,示意林帆也坐下。

“帆儿,你可知鱼与水的关系?”玄风长老开口问道,声音平静而温和,宛如一泓平静的湖水。

林帆微微一愣,脑海中迅速浮现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画面,思索片刻后答道:“鱼生于水,无水则鱼亡。水是鱼生存的根本,鱼离不开水。”

玄风长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人之于道,亦如鱼之于水。鱼在水中,方能自在游弋,嬉戏玩耍,尽显生命的活力;人若合道,便能心定身安,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内心宁静平和。”

林帆若有所思,心中似有微光闪烁,却又如同雾里看花,难以捉摸。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盯着玄风长老,急切地问道:“师父,那如何才能合道呢?徒儿日夜思索,却始终不得其法。”

“道,并非刻意追求便能得之。当你放下执念,顺应本心,或许道便在你身边。”玄风长老目光炯炯,注视着林帆,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灵魂,似要将这深刻的道理刻入他的心中。

林帆心中一动,像是抓住了一丝灵感的尾巴,却又觉得似乎还欠缺些什么。恰在此时,一名弟子匆匆进入清风阁,脚步急促而慌乱,对着玄风长老行了一礼后说道:“长老,谷中发现了一些奇异的迹象,似与上古遗迹有关。”

玄风长老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哦?竟有此事。帆儿,你随我一同前去看看。或许,这遗迹之中,便藏着你所追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