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秦国使者走后,韩王一屁股瘫坐在王座之上,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他知道,这一次韩国又陷入了困境之中。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韩国这边刚准备出兵,国内却又乱成了一锅粥。那些原本被申不害一派打压的贵族们,趁着国家要打仗,人心惶惶之际,开始在后方大肆捣乱。他们克扣军饷,导致前线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低落;还煽动百姓闹事,散布谣言说这次出征必败无疑,搞得国内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安。
韩王得知此事后,气得暴跳如雷,但又无可奈何。他现在是前门有虎,后门有狼,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无奈之下,韩王只好一边忙着安抚国内的局势,给贵族们许诺种种好处,试图稳住他们,让他们不要再捣乱;一边又要想尽办法保证军队能够顺利出征,不至于延误了秦国的战机,招来更大的麻烦。
这一场仗打下来,韩国可谓是损失惨重。军队在战场上没捞到多少好处,反而损兵折将,国力又被削弱了几分。而且,由于国内贵族的捣乱和百姓的不满,战后韩国国内的经济也是一片萧条,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但韩王毕竟不是轻易就会被打倒的人,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回到国内后,他开始反思这次战争的教训,越发觉得人才的重要性。听说齐国最近在大力搞文化建设,吸引了不少各国的人才前往,韩王心中一动,也决定在韩国开办一些学堂,培养自己的人才,以图日后能够振兴韩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这办学堂又谈何容易?首先就是资金问题,韩国这些年被战争折腾得元气大伤,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办学。其次,师资也是个大难题,韩国国内有名望、有学问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都被贵族们招揽去做了门客,想要请他们来学堂教书,简直难如登天。
然而,韩王就是韩王,他那脑袋里的鬼点子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既然没钱请名师,那就想办法吸引那些有潜力但还没什么名气的文人来。于是,韩王绞尽脑汁,发布了一道诏令:凡是能来韩国学堂教书的,不仅免除三年赋税,还赠送一套位于新郑城内的房子,并且承诺日后若是学堂的学生有所成就,教书先生也能跟着加官进爵。
这诏令一出,还真吸引了一些人前来应聘。虽说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文人,但好歹也算是有了个开头。韩王对此也算是比较满意,他亲自前往学堂参加开学典礼,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将来为韩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这样,韩国在这战国的夹缝中艰难地求生着,一会儿讨好这个,一会儿应付那个,虽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但韩王和韩国的臣民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总能在困境中找到那么一丝生机。至于这韩国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是在这乱世中崛起,还是最终被列强吞并,那就且听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