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静谧的教室中,王守仁嘴角轻轻上扬,却非笑谈间,他面色凝重,字字珠玑:“若能临危不惧,以身殉国,以血肉之躯报答君恩,此乃古往今来英雄豪杰方敢为之壮举。然,此等壮士,恰是圣贤之道所推崇,亦应得天下百姓的敬仰与传颂。”
“然而,君王,是否真的渴求忠臣们的鲜血?”
他突然抛出疑问,如同石子投入静湖,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凝固,凝重如深秋寒霜。
王守仁的面容重新披上了冷漠的甲胄,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擅长以言辞拨动人心之弦的高手。
一直静默不语的林蒙,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眼中清澈如水的目光中,似乎已预见王守仁即将展开一场舌战,那些迂腐的儒者们即将迎来一场思想的风暴。
这场交锋,真是让人翘首以待。
林蒙从王守仁身上感受到的,是一股勃勃生机,尽管王守仁年长他数岁,但那份朝气蓬勃的气息,林蒙感同身受。
“不——需——要!”
王守仁语气坚定,一字一顿:“大明不需要这样的忠臣,陛下不需要,天下百姓亦不需要他们的鲜血。大明所需者,是当异族来犯,有勇士挺身而出,与敌血战;是当国家危难,有智谋之士挺身而出,为君分忧。陛下所需者,是张骞、班超般的人物,是能令鞑靼人闻风丧胆的儒生。”
“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际,他们需要的,不是空谈忠义的勇士,而是能直言敌情,指引方向,借助天时地利与敌人决一死战的领路人。百姓所求,不过是有人守护他们的安宁。”
“今日坐在此处的诸位,虽不敢妄谈世代受恩,但生活富足,享受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奢华,若遇变故,却只知以血肉之躯换取所谓的忠义,这难道不觉得荒谬吗?”
话音落下,众人如遭雷击,心头一阵颤动。
弘治皇帝目光如炬,凝视着王守仁,心中渐渐泛起一丝好奇。
这狂徒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质疑君王之需,竟还敢以君王之名义,直接给出自己的见解。
就在这时,王守仁轻轻摇头,仿佛自言自语:“因此,忠君之道,不在形式,而在本心。即便未曾读过圣贤之书,若其忠诚,亦何尝不能称得上是道?荆轲刺秦,虽刺杀未果,但其义薄云天,亦可称之为道。荆轲非儒生,却自有其忠义之心。”
在无声的宇宙深处,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颗不灭的良知之火。纵然是那些潜心研读圣贤篇章的学子,也未必就能比普通人高出一线。而那些未曾涉猎圣贤之书的平民百姓,亦有许多,即便在孔圣人再世,也会为之点赞的英勇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