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听闻小冰的堂哥是个有大本事的,能治自家准儿媳妇的病他还不信,到了廖家看到红光满面,身子骨恢复如初的伯母才算信了儿子的话。
都不用他们开口,这个后生就言明出手相帮,爷俩一番感激,留着儿子帮忙。
廖家摆宴之际,他又不好喧宾夺主,也只能等事后,再请两家子吃一顿了感谢饭了。
成与不成,这份恩情是不能忘的,甚至有打算年后去趟彭城,当面感谢韩家的两位老太太。
能治好廖家老太的重病,必然是个有本事的,这种人肯帮他们,成与不成,都是情分。
换而言之,儿子突然间的改变,与韩家也脱不了关系,对于王家而言也是一个大恩。
“这么忙的呀?”果果感到有点可惜,这么大个的螃蟹,一定很好吃,可惜自己公公婆婆他们抽不开身。
“是啊,摆宴的规格大,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小到茶点饮料,大到烟酒材料,一样也马虎不得。
就单单是写拜帖,就要三个人一起,熬夜写出来,不耽搁明日流程的正常进行,这件事还必须由你公公、叔叔他们亲笔手写,别人不能插手。”王振东抱着丫头回了屋,将好消息给妻子传达了一下。
不是果果在家,需要招待,这会早就跑去廖家了。
因此,对果果和雀儿的态度更是亲近了几分,抱在怀里跟抱着亲孙女一般。
话分两头,廖家此时可谓是高朋满座,院里院外张灯结彩。
因为是十八碗的最高规格,邀请与受邀名额没有限制,但凡和廖家有点关系的,都可前来,基于廖老爷生前的余荫以及廖老太太的名望,导致村里村外,上门讨喜者络绎不绝。
大门口,左右各摆着一张矮脚四方桌,铺设红布桌布,韩世文与韩世辰两兄弟各占一桌,人手一套纸笔,跟前陪坐着一位村里的长者。
什么是不用做,专门负责记录前来人员的名单,以及份子钱。
廖家兄弟负责接待,女眷帮着招待,家中除了梅梅和欢欢两个小丫头,没有一个是闲着的。
“德发,你跟着老五他们几个去把订好的酒水拉回来。”廖怀恩从房里出来,吆喝着在忙着帮忙抬舞台架子的王德发嘱咐的道。
没办法,环境太吵闹,不大点声,根本听不清在讲什么。
“哎!”此时王德发身着一身西装内里,袖口卷至肘间,听着嘱咐,应声将架子抬到指定地点,招呼着几名青壮开着从邻家借来的四轮就出发了。
直到这一刻,廖家在当地的影响力才彰显了出来。
望着等着登记的长龙队伍足有三百余人,两兄弟相视一笑。
“平假口,徐家徐平。”陪同长者报上名讳,说清姓啥名啥,韩世文提笔记下。
“随礼二百。”
依着报数,提笔在本子上记录下金额。
结束,由老者递上两包烟两包糖。
小孩子偶尔会跑来要糖吃,老者就会抓点散糖哄孩子。
“后生,你们兄弟的字写的是真好。”其中一位长者由衷的夸赞道。
韩世文一手行书苍劲有力,笔走龙蛇之间,字迹飘逸又不失大气,字体刚柔并济,极具穿透力。
韩世辰则是中规中矩的蝇头小楷,下笔如有神助,笔尖婉转挪移之间,字迹工整宛若印刷体,端庄不失优雅,堪称神韵天成,极具欣赏性。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另一位老者深有同感的点头道“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这后生在书法一道的造诣很高。”
“呵呵,两位老人家谬赞了。”韩世文谦笑的道
韩世辰忙着记录,抬头一笑,又是埋头苦干,根本没有讲话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