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安,有一个姓彭名世的人,他身材魁梧,孔武有力,有着一手精湛的射猎技艺。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射猎是他维持一家生计的主要手段。彭世为人豪爽,心地善良,除了射猎没有其他喜好。
彭世每次进山打猎,都会带着他年幼的儿子。那是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对父亲的射猎本领充满了崇拜,眼中总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跟着父亲在山林间穿梭,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父子俩在山林中留下了无数的足迹,他们熟悉每一条小径,每一处可以隐藏猎物的灌木丛。
一天,彭世父子像往常一样深入山区,追寻猎物的踪迹。突然,彭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倒去。在儿子惊恐的目光中,他的身体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粗壮的四肢变得纤细修长,皮肤长出了洁白的毛发,转眼间,彭世竟变成了一只白鹿。
儿子顿时呆立在原地,年幼的心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片刻之后,他回过神来,号啕大哭,那哭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充满了无助和悲伤。而那只白鹿,眼中似乎也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它跳跃着,向着山林深处远去,每一次跳跃都像是踏在儿子破碎的心上,最终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之中,再也不见踪影。
从那以后,儿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射猎的厌恶。他深知,这看似平常的射猎行为,或许触怒了山林中的神秘力量。于是,他立下誓言,终身不再从事射猎,以此来慰藉父亲那离奇的遭遇。他在乐安过着平淡的农耕生活,那曾经伴随他童年的弓箭被他束之高阁,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而他对父亲的思念却从未消减。
时光荏苒,儿子渐渐老去,他有了自己的孙子。孙子并未经历过彭世变成白鹿的那一幕,只是从祖父模糊的讲述中听说过一些只言片语。在孙子的眼中,山林是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地方,那里面有飞禽走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诱惑。也许是遗传基因在作怂,孙子对射猎的渴望一天比一天强烈,那种对冒险和收获的向往,逐渐战胜了祖父曾经的告诫。
终于,孙子经不住飞禽走兽,美味佳肴的诱惑。他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拿起了弓箭,走进了那片魂牵梦绕的山林。他像当年的彭世一样,在山林中追逐着猎物,身手矫健,箭法精准。那一天,他的运气似乎格外好,很快就发现了一只白鹿。白鹿身姿优美,在林间若隐若现,像是山林中的精灵。孙子没有丝毫犹豫,拉弓搭箭,利箭如流星般射向白鹿。白鹿中箭后,缓缓倒下。
当孙子兴奋地走近白鹿时,却发现在白鹿的两角之间,有一张道家的七星符。那七星符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写着他祖父的姓名和乡居年月。这一刻,孙子仿佛看到了祖父当年变成白鹿的那一幕,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悔恨。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再次触动了那神秘的因果,或许是上天对彭氏家族的有一次惩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子泪流满面,他跪在白鹿身旁,手中的弓箭仿佛有千斤重。他为自己的鲁莽和无知而自责,为违背祖父的誓言而愧疚。良久,他站起身来,带着白鹿和七星符回到了家中。他像安葬亲人一样,为白鹿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然后,他在院子里生起了一堆火,将那伴随自己短暂射猎生涯的弓箭投入火中。火焰熊熊燃烧,映照着他悔恨的脸庞。他知道,从此刻起,自己要永远断绝射猎,不能让家族再承受这样的痛苦。
从此以后,彭家在乐安地区成了一个人们常常提起的话题。人们传颂着彭世的故事,也传颂着他儿子和孙子的选择。这个故事像一阵风,吹过了鄱阳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山林依旧在那里,依旧是那样的郁郁葱葱,它见证了彭氏家族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挣扎与觉悟。而彭家的后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铭记着这段历史,他们用行动守护着与自然的和谐,不再让贪婪和无知破坏那微妙的平衡。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日出日落都像是大自然无声的诉说,提醒着人们:万物皆有灵,我们在索取的同时,也要尊重那看不见的因果和神秘的自然之力。彭氏家族的故事,就像一篇充满哲理的经书,在晋朝咸宁年间的历史长河中,传颂发扬,成为后人铭记的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