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转了一圈就发现了两个其他材质的国宝级文物:刻干支表牛骨、玉凤佩。
刻干支表牛骨:商代的干支表是用于记日的。干支记日法是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合,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干支,用它来记日,六十日一个循环。
玉凤佩:玉凤佩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
玉凤佩材质为石头,可以承载五行的土。但是对于这个刻干支表牛骨,夏先衍陷入了沉思,这东西可以承载什么五行之中的什么属性!
他叹了一口气,“反正到了紫府中,又不是真正的文物,那就一个一个试试,大明典册图中的典籍还能赋予各种五行属性呢!”
想到这里,夏先衍继续寻找国宝级的文物。
他想起远古展厅个很有特点的文物,玉琮。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种庄重、神秘、肃穆之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件玉琮由碧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
夏先衍将玉琮观想烙印到了紫府之中后,他一拍脑袋,忽然明白了,“这些文物都可以赋予其五行属性的,能够与五行属性沾点边就可以。”,于是又重新返回了夏商周展区,
他想起了一个盛水的器具,西周的虢季子白青铜盘。
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将“虢季子白”青铜盘观想完成后,夏先衍也不纠结是否能够凑齐五行之物了。这些青铜器本身就是金属,可以赋予其金属性;而有些青铜器是作为酒器用途,所以可以赋予其水属性;有的青铜器是当做炉子来使用的,可以赋予其火属性。
比如王子婴次青铜炉,该器整体呈长方盘形,敞口,方唇;四壁斜直下收,两长壁外壁中央各有一环耳,两短壁外则各有一个吊链;器底残缺,只余一周23个残短柱。四壁饰细密的斜方格谷粒纹。内壁有铭文7字:“王子婴次之燎炉。"
西汉青铜染炉,在耳杯中放好调料,然后通过下边的炉子加热,煮好的肉可以蘸着调料食用。
夏先衍因为将五行简单地归为自然界中的五种属性物质,然后在国博之中找出所对应文物,这种误解让他陷入了很大的误区。
夏先衍不禁自嘲道:"我真是聪明过头反而误了事啊!竟然会把这么简单的道理搞错……"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先去太庙利用造化之气为紫府中烙印的文物造化赋形,并赋予其五行属性。
就在他带着王言从B1层上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以龙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他并没有仔细看就进去了。
只见第一单元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的玉龙。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鲲、马、牛、猪、鹿、熊、虎、蚕、螃嘈、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这件玉龙是华夏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龙凤齐全了,夏先衍也没继续往里面走,就带着王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