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手铠设计,手掌外侧包覆合金材料,做层叠设计,最大限度保持活动能力和防护能力均衡。手掌内侧包覆皮革类柔软材料,这种手铠拿武器,手和武器之间只隔皮革。(甚至也有没套皮革的设计)使用者练习一段时间后,只需当做自己手掌的皮更厚了,总的来说没什么握持不变。
而改良作战服要应对水下环境,同时保持作战服各种功能,手铠内侧不仅用了合金部件,甚至还做了不少防水信息接口和机械借口,用于在水下对接躯干部分,开关炼药炉或存取物品。
这些玩意放在手掌内侧,手铠便像是钢铁手套,李俭想要握住合金棍,就要适应隔着金属抓握物品的感觉。
不过有需求就有方案。合金棍的形态并非不能进行微调,这玩意的棍身也不是光杆一个。在漫长的冷兵器格斗史中,老祖宗早就把各种握持武器的技术方案更新到堪称人体工学的程度,只不过是加个“隔金属手套”握持的要求,很快便将符合握持要求的合金棍交给李俭。
感觉自己已然万事俱备,李俭兴冲冲地带着炼药炉和作为初始材料的十枚妖丹下海,打算和海洋生物狠狠来一架。
……
下海之后,李俭先后发出两声感叹。
“作战服真好使啊。”
“我真傻逼啊。”
改良作战服在属于它的战斗环境中优势尽显。增强头盔的辅助功能在水下包括自动探照灯亮度调节和回收光学信息,借助部队提供的远程基站定位,还有作战服自带的水压计,经过作战服电脑计算,李俭能在目视UI中看到自己正在何处,深度如何。
渔业专家和洋流专家甚至给这附近的海域建了个立体模型,通过作战服通信链接的炼药计划信息处理平台,告诉使用者附近何处海洋生物数量可能更利于炼药计划。
李俭试了试,发现作战服还有上传拍摄照片的功能——作战服回收光学信息中最简单的就是拍摄照片——可以将照片提交信息处理平台,如果有人闲着,还会反馈照片中拍到了什么生物。
信息处理平台会根据李俭上传的照片,修改生物模型内数据,进一步精确引导,标明有可能存在大生物群落的位置。
李俭又多次尝试,感觉这平台活人挺少。啊,不是说处理信息的人挺少,而是说正在使用信息支持的人挺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在浅海中闲得蛋疼地漂着,也不杀敌,仗着自己所到之处可以寸草不生,提着合金棍,把所有动力都关了,待在作战服里用触控和声控查阅信息处理平台数据。
他人在东海,连渤海的海洋资源预报都调出来了,总不能说是专门为他准备的数据库吧?
一直玩下去不是个事。在李俭漂了一段时间后,责任心终于浮上来给了他一棍。关掉距离自己起码上千千米的海域资源预报,操控作战服下潜。
下潜这事很有趣。要想在海洋中上浮下潜,最好的办法不是傻愣愣地扎猛子(这应该是极外行的想象),而是模仿海洋生物在海洋中上浮下潜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排水量。
潜水器在保证自身的情况下,常常通过“以海水填充舱室”“以空气填充舱室”的方式,调节自身的实际排水量。当然,如果要玩文字游戏的话,这种手段也可以称作“总体积不变、改变总重”,反正实现形式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