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嬴政这么说,保不齐就有几个文臣武将站出来当堂自刎,血溅三尺来表达抗议了。
但这话是赵姬这位太后说的……难道真的要和女子计较?
况且,被女子瞧不起选择血溅三尺,反而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因此顷刻间,原本中立的朝臣和默不作声的军方将领瞬间站了出来。
咸阳宫这座大朝之所就像一锅热油,赵姬的话语便是一瓢清水,油锅瞬间便沸腾,群臣请战之声不绝于耳,如热油飞溅之声。
当然,秦赵交战,自然不可能只是因为这一个理由。
于私,堂堂秦王,年幼时与太后在赵国受尽欺凌,君王受辱即国家受辱,此仇如何不得报?
于公,秦赵虽是同祖,但秦赵之间的战争从未止歇过,尤其是在昭襄王继位后,秦赵之间的大战不在少数,边境城池也是几经易手,一度爆发了长平之战那样的赌上了国运的生死之战,秦国死伤惨重。
而且,秦国为了这场大战准备了两年。
秦国娶了出身王室的芈启之女芈华为妻,也算是与楚国联姻,又与楚令尹李园来往密切,与楚国恢复昔日的盟姻关系,不会出兵干涉秦国灭赵。
当然,楚国自然也不愿意坐视秦国灭赵,但无奈那一场蕞之战将楚国的精锐近乎全部丧失殆尽。
一支精锐劲旅的练成,绝非两三年便能做到的。
这样练出来的军队,最多只是一支令行禁止的良军。
而诸如影虎军团、雷豹军团、腾龙军团都是久经沙场的劲旅,训练了两三年的那些未经战阵,未受血与火洗礼的士卒,根本称不上精锐。
因此,楚国的心思便放在了时常作乱的百越以及魏国身上,以百越和魏国为磨刀石练兵,加紧打磨出精锐劲旅。
而另一方面秦国给燕国送去了不少在秦军淘汰下来的兵器盔甲,以及部分财帛,鼓励燕国攻打赵。
别看送去的只是秦军淘汰下来的兵器盔甲,但那也是秦墨打造出来的良品。
只不过,相比于在墨家总院提供的锻造技术的加持下的精品,这些兵器盔甲便有些落后了,但对于燕国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援助。
没有人会嫌弃兵器和盔甲的数量太多,哪怕是对于铁矿资源丰富以及冶铁工艺发达的燕国来说同样如此,某些时候兵器和盔甲,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硬通货,一如粮食和食盐的地位。
而秦国还未曾出兵,赵国竟然选择了向正在厉兵秣马的燕国动手,围攻赵燕边境重镇狸阳城!
燕国主动向秦国求援,希望秦国能够从背后攻打赵国。
虽然眼下不如当初为攻打赵国而布置的时机要好,但此刻亦是伐赵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