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殿外的广场上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泪水。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再也不会受到无端的压迫欺凌,终于能够挺直腰杆,堂堂正正的做自己的主人。
此刻的李承乾处理完事务后,手中紧握着从咸阳送来的奏折,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每次咸阳有奏报传来,李承乾总要缓好一会,才敢打开。
他缓缓地展开第一份奏折,只见上面是褚遂良那刚劲有力的字迹。
“陛下,李君羡之事,宁杀错,不放过!”
看到这几个字,李承乾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那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君羡这位大唐的开国功臣,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大唐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却因为褚遂良的诬告谋反,在李世民晚年时被下令处死。
这一事件,无疑成为了大唐开国史上的一大冤案,也让后人对李世民的晚年产生了诸多质疑,常常有人感叹:“老李晚年是不是昏聩了?”
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做任何一个人,到了晚年,面对儿子们接连不断的谋反事件,内心都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和创伤,从而陷入深深的信任危机之中。
李世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儿子们,一个个妄图谋反篡位。
齐王李佑谋反,直接被李世民果断地处死;而李承乾和李泰,同样犯下了谋反的大罪,却因为李世民念及父子之情,最终留下了他们的性命。
在他眼中,只有嫡子。
可是,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泰的相继去世,李世民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他对身边的人再也无法轻易地给予信任。
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下,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治的身上。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换做任何人,面对李君羡这样的人物,都会心生疑虑,正如褚遂良所说:“时日无多,宁杀错,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