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徐州城的追踪和计谋

成思翰边打边喊:“五弟,快走!”

成宗泽听到声音,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带着其他几个女子迅速离开了现场。等那男人和侍卫好不容易摆脱成思翰,成宗泽一行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那男人看着混乱的街道,又气又无奈,只能带着侍卫和随从怏怏离去。

而在遥远的江东,时间来到了第二天清晨,孙权升堂议事。宫殿之内,气氛庄重而严肃。文武众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孙权高坐于主位之上,神色威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瑜率先让张昭讲述主张降曹的理由。张昭向前一步,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如今曹操兵多将广,势力庞大,我江东与之相比,实力悬殊。且曹军一路势如破竹,士气正盛,我们难以抵挡啊。” 张昭讲了一番曹操兵力强盛、难以抗衡的道理,言辞恳切,引得不少官员暗自点头。这些官员心中本就畏惧曹操的强大,听了张昭的话,更觉投降或许是保全江东的唯一出路。

周瑜听罢,不禁慨然长叹道:“这都是迂腐儒生之论!江东自开国以来,历经三世,根基深厚,岂能够一朝之间就废弃祖业,屈膝投降?” 周瑜言辞激昂,眼中满是愤慨。他想起江东先辈们披荆斩棘,打下这片江山的艰辛,怎能容忍轻易投降?

孙权听后,心中一动,于是向周瑜请教退敌之策:“公瑾,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退敌?” 孙权的目光中带着期待,他深知周瑜足智多谋,或许能给他带来破敌的希望。

周瑜神色坚定,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则是汉贼。我江东兵精粮足,孙将军英明神武,正应当横行天下,怎么能向曹贼投降?曹操此次进兵,犯了兵家多处大忌:其一,北方尚未平定,后方根基不稳,他却贸然兴兵南下,此乃一忌;其二,北方士兵长期生活在陆地,不习水战,而此次作战主要在水上,这是二忌;其三,如今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缺乏草料喂马,这是三忌;其四,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容易流行,这是四忌。曹操虽然兵力众多,但犯了这些大忌,必败无疑。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定可为将军攻破曹军,保我江东太平!” 周瑜详细分析,条理清晰,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言语间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孙权听了周瑜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振奋不已,激动地说道:“公瑾此言,正合我意!” 说着,他猛地拔出佩剑,手起剑落,一剑砍下一个桌角,大声说道:“今后若再有谁再说投降二字,下场就如同这案角一样!” 说完,便将手中的佩剑赐给了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也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与权力。

周瑜领命后,立刻调遣兵马,前往三江口附近扎营。回到住处后,他深知此次破曹任务艰巨,便派人请诸葛亮前来商议破曹之策。诸葛亮料知孙权心中对曹操兵多将广尚有疑虑,便建议周瑜以实力众寡开解孙权。周瑜觉得有理,于是连夜去见孙权。

到了孙权营帐,果见孙权正眉头紧锁,为兵力悬殊而担忧。周瑜于是详细地向孙权分析曹军人数的虚实,指出曹操虽号称百万大军,但其中多有虚张声势,且存在诸多弱点。孙权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大喜过望:“公瑾,多亏你此番分析,不然我还真被曹操的虚张声势给唬住了。” 孙权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对周瑜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周瑜别了孙权,回到自己营帐,心中却暗自思忖:“诸葛亮竟然早已料到吴侯之心,而且计谋又高出我一筹,假以时日,必定成为江东之患,不如趁现在除掉他。” 于是连夜召鲁肃进帐,将自己欲杀诸葛亮之事告诉了他。

鲁肃大惊失色,连忙说道:“不可。如今曹贼未破,正是用人之际,若先杀贤士,这是自断臂膀啊。” 鲁肃焦急万分,他深知诸葛亮的才华对破曹至关重要,此时杀他,无疑是给江东雪上加霜。

周瑜却坚持道:“此人一心辅佐刘备,日后必为江东之患,不可不除。” 周瑜心中的忌惮让他难以放下杀心,他担心诸葛亮日后会成为江东的威胁。

鲁肃思索片刻,建议道:“不如派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去游说诸葛亮,让他共同辅佐吴侯,如此既能为我所用,又可避免冲突。” 鲁肃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留住诸葛亮的才华,又能化解周瑜的担忧。

周瑜考虑一番后,答应了鲁肃的建议:“好吧,就依你所言,先试试这法子。” 周瑜虽不情愿,但也觉得鲁肃的建议有几分道理,决定暂且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