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草船借箭诸葛亮智对鲁肃

周瑜点头称是,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说道:“我亦是这般想法。英雄所见略同啊!只是如今军中箭矢极为短缺,这可如何是好?想请先生负责监造十万支箭。这可是关乎战事成败的公事,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他一边说着,一边紧紧盯着诸葛亮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慌乱。

诸葛亮神色坦然,面色平静如水,拱手说道:“都督如此信任,委托于我,自当竭尽全力效劳。但不知这十万支箭,都督何时要用呢?” 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对一切都胸有成竹。

周瑜心中暗自思忖,眼珠滴溜一转,故意试探道:“十天时间,可造得好吗?” 他心想,十天造十万支箭,这难度可不小,就算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完成。

诸葛亮目光坚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语气铿锵地说道:“曹军指不定何时就会来攻,若要十天,恐怕会延误大事。依我之见,只需三天,便可交付这十万支箭。”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仿佛在向周瑜宣告他的决心。

周瑜心中一惊,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惊,但很快又面露怀疑之色,提高音量说道:“军中无戏言,先生可莫要玩笑!这十万支箭,可不是小数目,三天时间,如何能造得出来?”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不信任的表情。

诸葛亮毫不退缩,神色坚定,自信满满地说道:“亮愿立军令状,三日若交不出箭,甘愿受罚!今日时间已然来不及,就从明天算起,三日后都督可派五百士兵到江边取箭。” 说罢,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纸笔,刷刷几下,便立下了军令状。

待诸葛亮离去后,周瑜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暗中吩咐工匠们故意拖延进度,对于造箭所需的物品,也不供应齐全,一心想着看诸葛亮如何出丑。他自言自语道:“哼,诸葛亮啊诸葛亮,这次看你如何收场!”

周瑜(笑容满面,假惺惺地):“先生对水战兵器的见解,与我不谋而合。只是如今军中箭矢匮乏,还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那笑容仿佛是在嘲讽诸葛亮的不自量力。

诸葛亮(拱手,沉稳地):“都督吩咐,亮自当全力以赴。不知这十万支箭,期限是多久?”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从容,似乎对周瑜的刁难毫不在意。

周瑜(眼珠一转,试探道):“十天时间,先生觉得如何?”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失败的样子。

诸葛亮(毫不犹豫,斩钉截铁):“曹军随时可能进犯,十天太久,三日足矣!”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在向周瑜宣战。

周瑜(故作惊讶,提高音量):“先生莫不是在说笑?军中可容不得玩笑。” 他一边说着,一边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诸葛亮(神色坚定,自信满满):“亮愿立军令状,三日若交不出箭,甘愿受罚!”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鲁肃满脸愁容,脚步匆匆地赶来见诸葛亮。此刻的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对诸葛亮的担忧,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可如今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脸上立马露出焦急万分的神情,快步上前,一把拉住鲁肃的衣袖,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说道:“子敬,这可如何是好?三天时间,怎么可能造得好十万支箭?子敬,你可得救救我啊!” 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无助,仿佛真的陷入了绝境。

鲁肃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无奈与为难,摊开双手说道:“是先生自己答应三天交箭的,我又能有什么办法救你呢?当时我就替你捏了把汗,可你却那般笃定,如今这局面,实在是棘手。”

诸葛亮见鲁肃这般反应,微微凑近,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了一番,确定周围无人后,才神秘兮兮地说道:“请子敬务必借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配备三十个军士。船上都要用青布严密蒙好,两边各扎一千个草把,我自有大用。三天之后,保证能有十万支箭。只是此事千万不可让公瑾知晓。” 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神秘与自信,嘴角还微微上扬,似乎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小主,

鲁肃听了,心中满是疑惑,眼神中充满了不解,看着诸葛亮问道:“先生,你要这些船和草把究竟有何用?这和造箭又有什么关系?” 他实在想不明白,诸葛亮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诸葛亮只是神秘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鲁肃的问题,而是再次强调道:“子敬,你就别多问了,到时候你自然就明白了。你只需记得,此事千万不能让公瑾知道,否则我这计划可就全泡汤了。”

鲁肃犹豫片刻,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是对诸葛亮计划的好奇与担忧,另一方面是多年来对诸葛亮的信任。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点头道:“好吧,先生既然这么说,我就信你这一回。但你可千万不要出事啊,若是这计划出了差错,你可就性命难保了。”

鲁肃回去向周瑜报告时,果然只字未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不需要竹子、翎毛、胶漆等造箭材料。周瑜听后,心中更是疑惑不已,暗自思忖:“这诸葛亮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不要这些材料,他要如何造箭?” 而鲁肃虽然表面上神色平静,但内心却一直忐忑不安,不停地在心里祈祷诸葛亮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