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看望完黄盖后来见诸葛亮,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忧虑与不满,一脸责怪地说:“今日公瑾怒责黄盖,我们都是他的部下,碍于身份,不敢冒犯苦谏。先生是客,为何袖手旁观,一言不发啊?”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仿佛在为黄盖鸣不平。
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仿若洞悉一切,说道:“子敬,你这是来骗我吧。”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和鲁肃玩一场有趣的游戏。
鲁肃一脸疑惑,眼睛睁得大大的,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他实在不明白诸葛亮为何会这么说。
诸葛亮道:“子敬岂会不知公瑾怒打黄盖是其计策?若不用苦肉计,又如何骗得过曹操那多疑之人?” 他的声音不紧不慢,条理清晰,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鲁肃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后又转为钦佩。诸葛亮又叮嘱鲁肃:“此事万不可告诉周瑜我已知道此计。”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神秘与谨慎。
鲁肃回见周瑜,只说诸葛亮也埋怨周瑜薄情,周瑜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笑道:“这次终于可以瞒过孔明了。” 鲁肃心中暗暗叹息,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到由衷的佩服,他在心中默默感叹,诸葛亮的智慧实在是深不可测。
当晚,夜色如墨,将整个营帐笼罩得格外寂静。微黄的烛光在营帐内摇曳,好似随时都会熄灭。众人怀着担忧与关切的心情,纷纷前来探望黄盖。黄盖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如纸般苍白,毫无血色,他双眼紧闭,眉头紧锁,不发一言,只是时不时地从胸腔深处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气,那叹气声仿佛承载着他心中的万千思绪和难以言说的痛苦。
阚泽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营帐,他轻轻走到黄盖床边,见黄盖这副模样,心中不禁一紧。黄盖察觉到有人进来,缓缓睁开双眼,示意左右退下。待众人都退出去后,营帐内只剩下他们二人。阚泽靠近床边,轻声问道:“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 声音轻柔,带着几分试探。黄盖虚弱地摇了摇头,动作缓慢而无力。
阚泽又道:“如此,莫非是苦肉计?”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了然。黄盖微微点头,气息微弱却坚定地说道:“我世受吴侯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以破曹操。我虽受苦,亦无所恨…… 只是此事还需先生帮忙。” 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阚泽连忙说:“将军放心,我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他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忠诚,毫不犹豫地表达着自己的决心。黄盖便说出想让他去曹营送诈降书一事,阚泽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答应了,仿佛这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
曹操接到阚泽送来的信后,坐在营帐内那张宽大的座椅上,眉头紧锁,眼神紧紧地盯着手中的信。他的目光如炬,逐字逐句地反复看了十余遍,每看一遍,眉头便皱得更深一分。突然,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拍案而起,“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桌上的烛火剧烈晃动。他瞪眼大怒道:“黄盖用苦肉计,令你来献诈降书,竟敢来戏弄我!” 那声音仿若雷霆,震得营帐内的空气都似乎在颤抖。说着,便令左右将阚泽推出斩首。
阚泽却仰天大笑,笑声爽朗而不羁,毫无惧色。他的笑声在这紧张压抑的营帐内回荡,显得格格不入。曹操见状,心中疑惑顿生,原本愤怒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探究,又将阚泽拉回询问:“你这贼子,死到临头还敢笑?”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愤怒。
阚泽神态自若,神色平静得仿佛面对的不是生死危机,而是一场平常的交谈。他说道:“我笑你不识好人心,黄盖将军真心投降,你却疑神疑鬼。” 他的声音不卑不亢,条理清晰。
曹操冷哼一声:“黄盖受刑,分明是苦肉计,你还想狡辩?” 他的眼神中满是怀疑,紧紧地盯着阚泽,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破绽。
阚泽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对答如流,每一句话都言辞恳切,逻辑严密,言辞间毫无破绽。此时,恰好接到蔡和、蔡中送来的密报,曹操看了密报后,原本阴沉的脸色这才转怒为喜,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立刻设酒款待阚泽。两人推杯换盏间,约定到时候插着青牙旗的船来便是黄盖来投降,一场看似周密的计划似乎就此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