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麾下兵马扩到三千人,其中骑兵八百;阎应元麾下兵马扩到两千人,这两千人马均为骑兵。
这两部兵马可是从黄蜚、黄得功、李成栋三人麾下抽调出来的精锐兵马,对外在名义上归于史可法麾下,而实际上则是直接听从崇祯的指挥。
所有人马整顿完毕后,崇祯带着这两部兵马随史可法前往扬州,尽管拿下了黄得功、高杰二镇,崇祯却是也不敢放松下来,继续进一步谋划,在清军南下之前,他不但要拿下南京,掌控朝堂,更是要稳固好南明的防线。
崇祯知道,如今的这段时间,在历史上是个空窗期,也是给他留下的最后一点宝贵时间。
山海关战役后,清廷在吴三桂的接引下,轻易地占领了北京和及其附近地区,这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意外,所以在进京之初,他们在总体战略上没有定见。甚至有些满洲权贵想的是大肆屠戮、捋掠一番,留兵镇守。
而多尔衮也仅仅是因为当初皇太极曾经说道:“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所以不同意就此止步。但是多尔衮对于移都北京以图进取到多大范围,心里还是没有底的。
所以此时清廷的进取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们把清军准备接管的地方仅限于河北、河南、江淮,即长江以北,甚至于示意“不忘明室”的南方汉族官绅可以“辅立贤藩”,共保江左。
当然做出这个政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清军入关之初,兵力有限,特别是满族人口稀少,补充兵员非是易事。
而不论是大顺控制的地区还是南明控制的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实力不弱。贸然进攻,胜负难料。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军除了对大顺还保持军事上的压制外,对南明则是摆出了一副不管不问的态度,甚至于在初期他们还有勾结南明,共平流寇的意图。
但是这个时间窗口并不长,历史上,南明朝廷一直龟缩于江淮以南,数十万大军只敢鱼肉当地百姓,连大顺军西撤后归属未定的畿辅南部地区、山东、河南等地都没有采取措施派兵收复。这让清廷看到了南明弘光朝廷的软弱,也让多尔衮看清了弘光朝廷实力,最终决定出兵南下,以清代明,统一全国。
小主,
说起来,历史上真正让南明覆灭的是弘光朝廷自己,要知道抛掉了北方这个大包袱,以南明的经济和产出,即便是不能收复北方,但是如南宋般维持半壁江山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