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国内大学即使接受了捐款,使用起来极其不规范也是一个顽疾。
即使到了2020年也还是这样的尿性。
正常逻辑来讲,捐款都是有指向性的,捐给谁,捐给哪个方面别人都是计划好了的。
学校就应该把这钱用在明处,不要胡乱花,要按照捐款人的意愿去使用这笔资金。
可是呢,国内这些大学是怎么干的呢?
这笔钱你只要捐了,那就不是你的了,你不但没有分配权,更没有知情权,他们还有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其名发挥更大作用。
这个尿性是跟红会学的吧。
会议开始了。
第一天的议程很简单,基本就是高端学者讲述过去一段时间物理学界发生的一些大事,然后就是安排名人大佬开始他们的吹牛皮演讲。
费曼的演讲吹得最为有趣,虽然他年级大了,已经不能出产新的科研成果了,不过人还是很风趣的,算是物理学界的偶像派。
大家带着朝圣的心情看着费曼,包括沈光林在内。
费曼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看到费曼,沈光林真的想到了纳米。
就连“纳米效应”现在还没有人提吧,但是在沈光林的时代,纳米效应可是有5大特征的,一一被总结出来了。
细说起来,那就是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量子隧道;介电限域。
早在1959年,费曼就提出了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进行排列原子,制造出极小的产品,这就是纳米概念的提出。
到了1974年,唐尼古奇用来描述精密机械加工,把纳米定位为机械微加工技术的极限。
在后世,1纳米已经被成功突破了,研究它的机构是比利时的IMC实验室。
而3纳米也已经量产了,有很多公司都可以实现,比如Tancredo,IMC, Intel, IBM。
沈光林赶紧拿出本子记下来:纳米效应。
其实,纳米效应是种很神奇的现象,纳米材料在纳米尺度下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
比如,原来导电良好的铜,到了纳米界限就不再导电了;而原本不导电的二氧化硅,到了纳米界限就开始导电了。
石墨烯的发现也是因为想加工更加小尺寸的石墨这才发现的。
小主,
用什么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