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小崽子,究竟哪一个才是给他写信的?
早膳之时,因为有严诩这个外人在,大家秉持着‘食不言’,沉默的用完了早膳。
休息片刻之后,就到了早课时间。
因为孤竹先生要来文华殿上课的事情是三日前就决定好的,所以今日文华殿中除了他们这些学生,东宫所有的侍读和讲师都到场了,就连皇帝也打算旁听片刻。
这一堂课不只叶景辰他们期待,侍读和讲师们也都很期待,严诩本人也是自从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叶景辰一直都在猜测严诩会讲什么,并且提前给小崽子们押了题。
谢长安跟他说过严诩的治世之道,也找到了一些严诩早年间流传的书稿,根据谢长安的叙述,以及严诩书稿之中透露出来的思想,叶景辰大概能确认,严诩比较崇尚道家和法家的某些学说。
同韩非子一样,严诩比较认同道、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只不过跟韩子不同的是,他并不认同君权神授,不认同君主专制,也不认为君王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叶景辰根据他的思想理念,选了几篇在后世看来都十分有远见的法学着作,提前让小崽子们预习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感想辩证了一番。
“今日,臣为诸位殿下讲解韩子的《大体》。”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
熟悉的开篇令所有的小崽子都动容,他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叶景辰。
叶景辰给他们准备了好几篇法家经典着作,韩子的《大体》正是其中之一。
韩子的《大体》是一篇将道家的自然主义和法家的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治世着作,是韩子对国家治理和个人行为的深刻见解。
大体可以解释为大局观。
为君者,大局观是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叶景辰一直都在培养他们的大局观。
严诩为今日准备的十分充分,每一句释义都解释的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至少,比叶景辰给小崽子们讲解的时候要简洁的多,却又不失深度。
皇帝是个大忙人,只是旁听了一刻钟,确认严诩没讲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带着人离开了。
他的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严诩讲课一点都不拖拉,也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就连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