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阿贵。”

“以法为教。”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主贵,民不轻。”

“法不责众,法主德辅。”

叶景辰捻着一块桃花酥,一边啃,一边漫不经心的说。

虽然他一边吃东西一边回答问题的样子让严诩觉得有些失礼,可他说的话却让严诩瞳孔一缩。

因为他收到的第一封信,让他心痒难耐、勾他出山的信上,写的正是这些内容。

也是他认同的治世理念。

没想到给他写信的,竟然是大渊的储君。

严诩起身,整理衣袖,对着叶景辰又郑重行了臣子之礼。

有此储君,大渊必将兴盛。

而追随辅佐这样的明君,他必将青史留名!

“严大人不必多礼,本宫如今离及冠还远着,朝堂就劳严大人多尽心了。您放心去做,父皇会支持您的治世策略的。”叶景辰随意摆了摆手,笑着说。

严诩再次坐下,看着眼前这些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孩子们,只觉得前途充满了光明。

休息过后,接下来的一节课,严诩继续讲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及大秦的兴亡荣辱。

然后他发现,文华殿中除了镇国公府的小世子,以及年龄最小、反应有些迟钝的七殿下,其他所有人,都跟他的学生,以及他见过的其他青年俊杰,少年天才都不一样,他们擅长思考,思维敏捷,想法独具一格,不墨守成规,也不因循守旧。

严诩与他们辩论之时,甚至不是将他们当成学生或者小辈,而是处于平等的位置。

这一堂课,严诩上的很满足,平日里孤僻不苟言笑的人,离开时是笑着的。

“太子哥哥,我们今天的表现好吗?有没有让严大人震撼到?”用午膳时,叶景钰高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