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沟村很小,拢共才四十几户人家。虽说只是个小买卖,但一个月后,一年之后……村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我远不及建昆呐!’
扶贫致富的计划未必要多么宏大,太过宏大的计划,往往因资金捉襟见肘,广泛铺开后,而显得杯水车薪。为什么不多想想一些类似的小点子,把全县细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域,在不同的地方推广不同的扶贫计划,以量变引发质变呢?
高进喜陷入反思,并获得深刻的启迪。
半晌后,他想到一个问题,他望向周边围拢过来的乡亲们问:“大伙儿都要干这买卖吗?都准备去祈水镇上卖?会不会同质化……就是货太多了,别咱们村自己人和自己人搞起竞争,老话不是说了嘛: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汉林叔作为代表回话道:
“没有,你那同学跟我们说,其实只要敢想敢干,这年头稍微卖点俏皮东西都能赚钱,我们不打算每家每户都卖油条和麻花,有些人家准备卖咱们逢年过节才会做的费功夫的小吃。
“还有呢,你那同学在和村长合计,想在村里办个什么合作社,把大家凑在一起干这事儿,就是说有人专门在家里做,有人拿出去卖,有人负责采买,把大伙儿按能耐做分工,有多大能耐出多大力,拿多少赚头,他说这叫……叫……”
“人尽其用,按劳分配,集体致富!”有村民记得词儿,帮忙说道。
高进喜双目圆睁,大脑嗡鸣,内心受到剧烈冲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昆在改变乡亲们的思维观念,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合作社虽然不是很新颖的概念,在以前的大锅饭时代就诞生了,但建昆的使用方法可以说截然相反,他不追求集体利益,而是使用合作社模式促成一个集体,利用集体的力量为村民们创造个人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用自利绑定大家,会使得这个集体更加凝结,从而实现长远发展……
‘我这个同学啊,有大智慧!他对经济模式的创新和运用,已臻化境!’
高进喜心头感慨万千。建昆是在用非常先进而高深的方式,去做一件极小的事,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多想,只是出于本能——顺手拈来。
现在,站在这片黄土地上,高进喜的脚底板和脑壳,仿佛前接大地,后连苍穹,整个人透开了,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建昆的这种新型合作社模式,完全可以、也值得大力推广!
能一次性解决许多他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尚未能解决的问题。
高进喜满脸激动,精神亢奋,犹如得到《圣经》的教徒。
他突然又生出些许埋怨:建昆啊建昆,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从政呢?
不过转念,他明悟了:因为建昆太聪明,他的才华在无拘束的前提下才能尽情施展,而体制内,束缚太多……
“高副县长,你这同学太厉害了,你把他带到咱们村,简直是送来一尊财神。”
高进喜难得露出一丝张扬,咧嘴笑道:“那是。”
示意乡亲们各自忙后,高进喜告辞离开,继续前行。司机小张发现,高副县长像是吃了颗神丹妙药样,精神抖擞,健步如飞。
可惜并未持续太久。
当来到高副县长家所在的两口土窑前,看见坐在外面小坪上晒太阳的他的两位同学后,高副县长那股突如其来的精神气又泄掉,疲惫重新爬上他瘦削的身体,脚步再次虚浮。
李建昆和胡自强此时正在同高父、嫂子唠嗑,妞妞和蛋蛋一人趴在他怀里,一人在强哥腿上骑马,挺和谐美好的画面,被老高的颓然沉闷给戳破。
“怎么了这是?”强哥问。
李建昆打量老高一番,皱眉问:“你多久没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