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人,你要冷静切勿动怒,林某讲你有嫌疑那是有依据的,首先你在得知承王妃是自刎后,心情相当的糟糕,在大理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承王殿下那是大打出手,打完你还不解气,你又冲到承王府去撒野,临走你还要求大理寺置留承王殿下,大理寺其实是没有权力置留承王的,再后来承王就是遇刺了,综上所述,韩大人的嫌疑蛮大的。”
林哲简单的把道理一摆,似乎想坐实了韩秉的嫌疑。
中书侍郎郭亦镇赶忙反对。
“林大人,你这个讲法荒谬,照你的讲法你的嫌疑也蛮大的,大理寺失职造成承王遇袭,还有一种可能,承王可能是在大理寺出事的,大理寺为了推卸责任故意讲承王私下溜了,实际上承王并未溜,如果承王真溜了,请拿证据出来,否则大理寺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嫌疑。”
中书侍郎郭亦镇以退为进,成功把大理寺搅了进来。
不得不说中书侍郎郭亦镇这谬论厉害,林哲若不加以驳斥,大理寺就危险了。
“郭大人,你知不知道作案一般要是有作案动机的,韩大人的作案动机就是报仇,郭大人你怀疑是大理寺下的手,那麻烦你讲一下大理寺有什么作案动机?大理寺有什么理由这么干?”
林哲这话问的好,中书侍郎郭亦镇一时答不上来,但郭亦镇很快反应过来了。
“林大人,大理寺这么干就是为了栽赃陷害韩大人,从表面看,韩大人有作案动机,但不代表韩大人会真的做,你们大理寺没有作案动机,但不代表你们大理寺不会这么做,承王很有可能就是在大理寺出的事,你们做了还甩锅韩大人,这也太狠了。”
郭亦镇把情况这么一捋,似乎就是这么一个理。
众大臣一听也是这么回事,承王应该是在大理寺出的事,大理寺为了推卸责任才故意往韩大人身上引。
众大臣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大家义愤填膺准备声讨林哲和他的大理寺了,韩秉这厮也活跃起来,不断的跟左右同僚述说他的冤情。
这场面要是不扭转过来,只怕没林哲的好果子吃,林哲很有可能会阴沟里翻船。
说句实在话,林哲没料到郭亦镇会来这一手,要大理寺拿证据出来,证明大理寺没做,不然承王就有可能是在大理寺出的事。
这证据大理寺如何拿的出,郭亦镇这一手使的着实妙,不但压住了大理寺,甚至于还能帮助韩秉脱困。
这是万万不行的,林哲必须怼回去。
“郭大人,大理寺这边的证据等会再讲,林某先讲一下韩大人在承王遇袭案中的表现,第一韩大人打了承王,第二韩大人霸占了承王府,在官家的干预下才极不情愿的退了出来,第三韩大人和承王关系很差,承王相当忌讳韩大人,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林哲只简单讲了三点。
郭亦镇对于林哲讲的三点不屑一顾,他就一句话答复林哲。
“林大人,口说无凭,你有证据么?”
郭亦镇似乎拿捏住了林哲,什么都要林哲拿出真凭实据来。
林哲也不含糊,张口即说。
“郭大人,关于韩大人打承王之事,当时林某和钱大人亲眼目睹,并且林某做了笔录,钱大人是签字确认了的,不知这算不算证据?”
林哲话音还未落,钱伯华急急接口了。
“林大人,你记录的不是承王打韩大人么?怎么变了?”
林哲斜眼看了看钱伯华,然后说了。
“钱大人,以签字的笔录为准,你就不要在这信口开河了,至于韩大人霸占承王府一事,这还用说吗?林某记得上次官家为这个痛斥了韩大人,还有最后一个,这可以去承王府调查,一查就清楚了。”
林哲很轻松就打发了钱伯华,让钱伯华找不着北,可钱伯华也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倒,立马就反击了。
“林大人,就算你讲的都是真的,那也说明不了问题。韩大人在得知承王妃是自刎之后,对承王是有脾气的,这没什么的,他出手打了承王几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韩大人决不会去干傻事,另外韩大人至始至终从未霸占过承王府,韩大人先前只是在承王府了解情况,顺带做了一些调查,和霸占承王府扯不上边,至于说承王忌讳韩大人一事,那就更是误会了,韩大人身为朝廷重臣,管着一大摊子事,平时的表情肯定要严肃的,这不误会就来了吗?”
钱伯华极力替韩秉狡辩,虽没有刚才那么掷地有声,但很大程度上帮韩秉划解了不少质疑,即便韩秉还有嫌疑,但你没有证据来证明,那就没什么用。
林哲先前还想着以韩秉有嫌疑为由,尽量给韩秉办一个停职待查,现在看来还是大意了,根本没有考虑周全,以致于让他们联手打了一个反击,即便这样,林哲也不想轻易就放弃了,必须跟他们据理力争,不能这么轻松就放过韩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大人,你简直是讲歪理的老手了,韩大人本来是有嫌疑,让你这么一说,韩大人嫌疑没了不说,韩大人还成了朝廷的股肱之臣,这是哪门子搞法?”
林哲不再顾忌钱伯华,开始正面指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钱伯华面对林哲的指责竟是一点不在意,马上就和林哲玩记针锋相对起来,看架势两人似乎要争起来了。
皇帝看不下去了,他忙问陆知心有什么建议可以结束这一切,皇帝其实是想散朝回后宫了。
陆知心当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但他并不打算现在就满皇帝的意,他得先打压林哲,让林哲的锋芒受挫。
陆知心不愧文官之首,他先是装模作样讲了一通大道理,而后话锋直指林哲,指林哲不尊重朝廷官员,听风就是雨,要是让你的小九九得逞了,那朝廷官员的命都会被整没了。
陆知心这话讲得比较重,林哲却不打算理会,他也跟陆知心讲了一通道理,大致就是韩秉的问题比较严重,不能包庇了事,必须尽快处理,否则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韩大人出来,这样的话,大宋朝危矣。
林哲这些话把陆知心气了个半死,陆知心不由心头大怒,你小子是不是太猖狂了?仗着皇帝罩着你,连朝廷正二品大员都不放过,你小子是要造反么?
陆知心脸一黑就准备再次训斥林哲,陆知心想把林哲按在地上死揍,否则心口的这口恶气出不了。
皇帝关键时刻插言了。
“既然分歧这么大,那就改日再议吧,朝堂上还是不要伤了和气。”
皇帝明显是在为林哲解围,毕竟满朝的文武都站在林哲的对立面上,没人帮林哲说话。
要是就这么让皇帝解围了,那以后还能干啥。
钱伯华第一个跳出来对皇帝说不。
“官家,其实哪有分歧,主要是林大人在诬陷韩大人罢了,说到诬陷,诬陷朝廷命官可是重罪,官家必须予以重惩,否则朝纲就会乱套。”
钱伯华今日可能吃了熊心豹子胆,有史以来第一次跟皇帝较劲。
皇帝肯定是不满的,可皇帝似乎又拿钱伯华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就该林哲出场了。
林哲必须上去怼一怼这个不知所谓的钱伯华。
“钱大人,你脾气见长呀,敢这样跟官家说话,是不是不想混了?还是你已经找好靠山不怕了?”
林哲这个时候也放下了一切包袱。
虽然林哲不知上次钱伯华给皇帝上了什么样的密折,皇帝又是出于哪种心思极力掩藏密折。
但现在就是最好打击钱伯华的机会,也是让皇帝看清钱伯华真面目的最佳时机,也许这一刻皇帝的心思就变了,密折自己就出来了。
林哲的心思,钱伯华大致也能猜出几分了,钱伯华其实并不想上去跟皇帝较劲,只是密折己交多日,皇帝迟迟未给答复,钱伯华不得已只能上去说,希望能引起皇帝的关注,把事给办了。
钱伯华于是更加大声了。
“林大人,老夫一向安分守已,跟官家那样说就是希望官家不包庇你,这个你不清楚吗?”
钱伯华很好的解释了自己为啥要这样说,又似乎在暗示皇帝,可不能让钱伯华阴谋诡计得逞了。
“钱大人,你搞错了吧,明明是你们包庇韩大人,你居然敢倒打一耙讲官家在包庇林某?你这胆子不是一般的大,连官家的话都不听了,”
林哲一副质疑的口吻,由不得钱伯华抵赖了。
钱伯华处事不惊,几十年的老滑头也不是白练的。
“林大人,老夫没有包庇韩大人,也没有不听官家的话,老夫只是向官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很正常,希望林大人你不要乱讲。”
钱伯华理由蛮多,还一本正经的告之林哲不要乱讲。
林哲听了虽有脾气,但林哲并没有过多跟钱伯华就这个问题啰嗦,林哲也知道这么僵持下去也没多大意义,倒不如散了的好。
“钱大人,既然你肯听官家的话,那刚才官家讲的你也听到了,就别扯东扯西了,赶紧听官家的先散朝,别只嘴上说的好听。得做到才行。”
钱伯华面无表情,不接受。
“林大人,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还没商量,岂能散朝?就拿大理寺来说,有没有事需要上奏?上回大理寺遭血洗,就该写一份详细的奏折上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不然大家怎么清楚大理寺遇袭的,大理寺怎么吸取教训防范于未然?”
钱伯华一本正经,又把大理寺遇袭之事拿出来说。
林哲白了钱伯华一眼,就事论事。
“钱大人,大理寺遇袭之事上回就扯清了,你还签了字的,这事早过了,就这点事你还扯什么?也难怪你整天很忙,原来扯来扯去尽扯闲事。”
林哲用一个扯字来形容钱伯华,搞得钱伯华很没有面子。
钱伯华可不会允许林哲这样损他,他气鼓鼓的要跟林哲争过明白。
陆知心插话了。
“钱大人,小事就莫计较了,他再怎么讲你,你还是你,伤不了你分毫,都胡扯这么久了,该谈正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知心说完,瞟了一眼郭亦镇,那意思就是叫郭亦镇出来收拾场面,至于皇帝想的散朝,也只能是想一想了。
中书侍郎郭亦镇很稳重的扫了一眼殿内,而后一本正经在说。
“官家,各位大人,东京汴梁城治安一再恶化,昨晚钱大人又被袭击,真是太令人无语了,中书门下经过一番思酿,决定追究开封府的责任,将开封府通判程越调离,新通判的人选问题希望各位大人积极推荐,另外吏部尚书一职空缺已有数日,也应及时到位才行。”
原来这个才是朝会要讨论的,只是追究开封府的责任让一个小小通判来承当,这合适么?
还有那个吏部尚书一职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那个吏部侍郎董平安没机会吗?
林哲甚是疑惑,他想看这些人怎么讨论,还有一点就是想看皇帝怎么对付这些人了。
庞枢密第一个岀言,他推荐枢密院一六品武将许如军出任开封府通判一职,他的理由很简单,武将出任开封府通判将极大提高开封府的威慑力,现在的开封府太孱弱了,没有一点杀气,以致罪案频发。
庞枢密的推荐立马引来了叫好声,尤其以参知政事钱伯华为甚,钱伯华恨不能立马批准庞枢密的提议。
陆知心这边似乎早就商量好了,他们一致推崇庞枢密的提议,只是皇帝没有表态,他们也不好任性决定。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了,这个人便是刑部尚书曹百里。
“官家,武将出任开封府通判,可以说是一大创举,能极大震慑那些坏人,能彻底改善东京汴梁城的治安,官家你应该要答应。”
曹百里似乎在给皇帝划饼,把武将许如军吹上了天,仿佛许如军一到任,东京汴梁城就会有很大变化,只是皇帝没反应,看情形皇帝似乎不满意。
这也怨不得谁,先不说武将出任通判这事行不行,要追究开封府的责任怎么也得算上张尤安,他才是开封府的老大,一名小小的通判怎么能负?
从这就可以看出陆知心对张尤安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不然第一个要追究的就是张尤安的责任。
林哲深知这一点,忙驳斥曹百里。
“曹尚书,你不觉得通判官小了点吗?通判能负这个责吗?你要找担责的人应该找开封府权知,开封府权知官够大,才能负这个责。”
林哲不但质疑了曹百里,且明确告诉曹百里找错担责人了。
曹百里本就看林哲不顺眼,他见林哲这样拆他的台,他便要说一说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