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开始研究沈知微的生活轨迹。他在社交平台上翻找她的帖子,分析她的喜好。从她点赞的内容里,他发现她喜欢黑咖啡、钢琴演奏、以及奢侈品牌的最新款包包。
第二天一早,他特意去她常去的咖啡馆,买了一杯她喜欢的黑咖啡,假装不经意地在她上课的路上相遇。
“沈知微,这是你喜欢的黑咖啡吧?刚好路过,给你带了一杯。”
沈知微瞥了他一眼,接过咖啡,没有说谢谢,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这一刻,秦越明白了,这就是舔狗的入场券。
接下来的几天,他用尽心思地接近沈知微,帮她跑腿、送她喜欢的小零食、在她低落的时候安静陪伴。渐渐地,他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秦越并不满足。
他知道,要赚钱,就不能只舔一个人。
于是,他开始制定舔狗扩展计划,寻找更多的“客户”。
他开始尝试接触姜可然,一个傲娇的华裔网红。她表面上最讨厌舔狗,但实际上每次直播结束后,都会默默翻看舔狗群的聊天记录。
“舔狗最恶心。”她在直播里说。
“舔狗最甜。”她在私底下悄悄发给秦越。
秦越学会了不同的舔法。对于沈知微,他要绝对的忠诚与尊重;对于姜可然,他要假装不在意,让她主动来找他。
与此同时,他开始打入更高端的舔狗市场。
他认识了一位哈佛博士:林初。
林初因为男友劈腿,情绪崩溃。她不需要一个谈恋爱的对象,只需要一个懂她、安慰她、随时随地可以倾诉的存在。
“你愿意做我的情绪陪护吗?”她这样问秦越。
“当然。”秦越答道。
舔狗经济,比他想象的更庞大,也更精细。
舔狗经济的学习之路
为了能做好舔狗业,他特意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他研究心理学,尤其是情感支持和依恋理论。他阅读了大量关于情绪稳定、共情能力的书籍,甚至报了几个线上心理咨询课程。他开始关注各类情感博主,分析他们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安慰受伤的粉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心理学,他还研究了市场。他分析高端女性的需求,浏览社交论坛,看她们倾诉失败的恋情、分享对男人的失望,以及她们希望从一段关系中得到什么。
此外,他还研究了消费心理学。他发现,当一个人对情感依赖形成习惯后,就会对“情绪供给者”产生需求,而这正是舔狗经济的核心——只要客户对他产生了依赖,他们就会愿意为他的存在买单。
打造舔狗形象
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他设计了不同的装扮。
对林初这样的高知女性,他需要展现出知性和稳重。他买了几套简约但不失格调的西装,定期去图书馆拍照,营造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朋友圈充满了读书笔记、哲学思考,甚至偶尔分享几篇心理学论文,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有深度的男人。
对于那些热衷于时尚、喜欢虚荣的客户,他则换上潮流品牌,染了一点时下流行的发色,拍摄了一些精心修饰过的生活照,展现出都市潮男的形象。
至于那些喜欢文艺、沉溺于悲伤情绪的女性,他则换上宽松的针织毛衣,走文艺青年路线。他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吉他弹唱,写一些带点忧郁气息的短文,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理解她们孤独的灵魂伴侣。
舔狗生意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