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铺设中的铁路上,铁轨在晨光中泛着微微的光泽,仿佛一条连接未来的金线。从应天府到松江府的铁路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建设中,这是一条跨越时代的生命线,也是大夏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沿途的铁路工地一片繁忙,数千名工人挥汗如雨。
他们有的挥动铁锤敲击钢轨,将道钉牢牢钉入枕木;有的推着装满石料的木车,在轨道间往来穿梭;还有的用专门的工具测量轨距,确保每一段轨道的精准铺设。
这群工人中,有不少是漕帮与盐帮的旧人。
他们曾经操舟于水面,或者肩挑背扛运送盐袋,如今却在铁轨旁挥舞着工具,焕发出新的生机。
“哎,老陈,别敲那么紧,道钉松点,工头刚才说了,要留点弹性!”一个年轻人满头大汗地指挥着身旁的工友。
“明白了!”老陈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放下手中的大锤,又仔细调整了一下角度,稳稳地将道钉敲入。
工人们的脸上虽挂满汗水,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这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工作模式:固定的作息、明确的分工、按时发放的工钱,还有工地上时常传来的鼓励与表扬。
“这比咱以前扛盐轻松多了吧!”一个年长的工人擦了擦额头的汗,哈哈大笑,“以前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只要听工头的吩咐,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日子踏实啊!”
“是啊,干完这条铁路,听说还能派咱们去别的地方铺新路,咱这辈子也算有个指望了!”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憧憬着未来。
盐帮与漕帮的工人们,本是大夏最早感受到铁路冲击的一批人。
起初,他们对这条新兴的运输方式充满了敌意,认为朝廷的改革无异于夺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计。
聚集的码头上,时常有人低声抱怨:“这铁路修成了,我们这些兄弟还靠什么吃饭?”
当他们领到第一个月的工钱时,一切都变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盐帮和漕帮的工人们被集中在应天府附近的一处工地。
工头站在高台上,逐一宣读着领薪的名单。
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到,便有一个工人兴冲冲地跑上前,接过厚实的布袋。
布袋里,是整整十枚崭新的银元。
这些银元的正面,是大夏皇帝刘鹭的侧面肖像,背面则刻着精美的年号和祥云图案,光泽明亮,质感十足。
阳光照在银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
“真是稀罕东西啊!”一个盐帮的老工人小心翼翼地摸着手中的银元,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泛黄的牙齿,“这东西,可比俺以前那些零散的铜板值钱多了!”
“你可别小看这些银元,”旁边的工友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这是皇上发下来的钱,咱们拿着它,走到哪儿都能用。听说,这可是洋人都羡慕的玩意儿!”
老工人捏着银元,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里充满了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