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商议

命运如河 哥斯坤 1879 字 11小时前

“郑亲王所言极是,老臣以为,洪经略轻敌冒进,遭敌人埋伏,致使局势糜烂,虽然要议罪!但对外仍然要旌表其忠勇,为江南众位臣子表率!”说话的却是另一侧的文臣,他正是三朝元老范文程,亦是年近花甲。他本是奉天府的一名生员。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占抚顺等地之后,就归顺了清朝。更是在皇太极即位之后,成为其心腹。在顺治朝,也是成为了议政大臣。但在睿亲王掌权时,小心翼翼,抱病在家,因而避免了睿亲王死后的清算,重新复职。而主持清算的,正是他对面的这位郑亲王,可谓是顺治帝最为倚重的宗室。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受到两代皇帝的器重,在顺治朝开始,还是两位辅政大臣之一。后面遭到多尔衮排挤,但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正是他击退了第一次江南各地的反清浪潮,在两湖擒杀了何腾蛟。

他上来就给洪承畴扣了一个帽子,这种明朝高官投靠过来了,虽然表面上得到了清廷的重视,但是很难接近中枢。一旦做错事情,还会容易被人针对。而另一个文臣模样的老者走出列,恭恭敬敬的叩头,然后奏道:“圣上不妨放弃一些地方,收缩兵力,以应对此刻李贼的崛起之势!”

“该死!放弃,怎么可能!”一个年轻的王爷骂道,他双眼冒火,似乎对这个老者极为不满,继续骂道:“宁完我!你不过是包衣出身,怎么敢擅自谏言,放弃我先王浴血奋战获得的大片土地。你不过是萨哈廉的一个奴才,是先皇和陛下能够让你在这里议政,你应该感恩戴德,而不是恩将仇报!”说完更不解恨,更是撸起袖子,就要上去动手。

“硕塞,住手!”发话的却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顺治帝的叔叔,自然也是眼前这个顺治帝五哥硕塞的叔叔。一侧的多罗安郡王岳乐也是怒道:“宁公甫说的全是持重之言,此刻两湖已经全部丢失。对方的十万大军,进可以直取江南,退也可以轻取天府行省。多尔衮在江南施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已经让整个江南不稳,此刻如果大军南下,恐怕金陵都不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治帝也是连连点头,问道:“信郡王,你有什么建议?”

信郡王多尼是和硕豫亲王多铎的次子,因为其伯父多尔衮出事,本来袭豫亲王爵位的他,去年刚被降为信郡王,这次会议,他也是临时被叫来,但他此刻心底忐忑,本不打算发言,此刻顺治帝问道,自然躲不过去,只好回道:“陛下,王叔老成持重,更是在两湖击破过南朝主力,只需要再次挂帅出征,即可一举荡平贼逆!”

顺治帝思索片刻,轻声询问道:“王叔,你意下如何?”

济尔哈朗有些沮丧,他本是最好的出征人选,但因为上次征战两湖,惹了一身的病痛,此刻再行出征,恐怕已经难堪重任。但小皇帝一片拳拳之心,又不好拒绝,因而有些犹豫,沉吟片刻道:“陛下,非是本王不愿,只是最近疾病缠身,恐怕南征途中病痛发作,影响大局!”

一时间局面僵住了,宗室内善于征战的第一代王爷基本都死了,在坐的基本都是第二代,有资格作为主帅出征的都在此了,但有些人顺治帝不放心,因而即使济尔哈朗明确拒绝,他仍然没有下一句,显然有些斟酌。

“皇帝,应当先解决江南事宜为重,以谁为主帅,可以稍后再议!”说话的正是垂帘的皇太后,她是顺治帝得以登基的最重要助力之一。她在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周旋,让他们两人势均力敌,无法继位,故而选择了威胁最小的福临。

范文程立刻附和道:“太后睿智之言,江南此刻形势危急,奴才建议,两广行省的平南王尚可喜,可以率部撤回闽浙,保住江南的右翼,以防留在两广孤立无援,被敌人趁机攻取。而两江行省,则应集结重兵于浔阳,防止鄂州南朝军队南下!而天府行省的平西王吴三桂,则应退回汉中,固守确保不失!”

这一番话,全部是退却,就连一旁持重的岳乐也是有些不满,问道:“这都撤退,难道没有其他应对之策了吗?”

范文程继续道:“非也,此番撤退,有如下好处,其一,南朝目前军政大权,集中于李定国一人手中,而永历不过是一个傀儡,此番我等退让,必然会让李贼更加狂妄,难保不行那悖逆之事,到那时,这天下间南朝的忠臣义士,必然会群起攻之。而我们只需要稳守住江南赋税重地,隔岸观火即可。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而我们就让他们疯狂,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