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街他没找到合用的刻刀。他原来有一把自己做的白钢的刻刀,上面的线都是他自己缠的,非常好用,可惜再也找不着了,这把刻刀他原来还想着能用一辈子呢。
在东街也没找到原来的信远斋,就是卖酸梅汤的地方。
他背着绑好的宣纸,挎着很沉的挎包,又掉头转向西街。在西街把口卖墨汁的地方,这是原来一得阁的地方,买了一瓶中华墨汁,还买了几块徽墨。
现在家里还留有一方很不错的歙砚,这原来就是他自己用的,他父亲的几块比较名贵的端砚都没有了。
再往西走,在原来古籍书店的地方,他又进去转了转,还是没有篆刻方面的书,他又买了几本字帖。
最后来到荣宝斋。
这地方是主要对外宾服务的,季宇宁在这儿找到了满意的刻刀,还买了几个扇骨扇面,毛笔又买了几支。
他来这儿主要是来看字画的,这是目前京城最主要的对外售卖字画的地方,当然也主要是对外宾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7年这时候,王雪涛的画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一平尺,陆俨少是8元一平尺。
到了80年代初,天安门前的国家博物馆,就是原历史博物馆的“外宾服务部”,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钱。
这价格在季宇宁这个后世人的眼中就跟不要钱似的,但是对他现在的收入来讲,这些字画,他也觉得贵,动辄就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他转了半天,还是被他看中了一幅,也可以说是捡漏,他找到了一幅林散之的草书。是一个窄条幅,价格只有10块。他定睛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10块,那自然是买了。
林散之是前几年在中日书法交流中才出名的,现在的名气并不大,他能够在荣宝斋见到一幅他的作品,那真是走了运了。
这一旦开了头,他手上又没忍住,又买了一幅吴作人画的水墨金鱼,这是小幅,画上只有两条金鱼,一条是红头,一条是黑头,非常有神采,他感觉是吴作人画的金鱼中,少有的能够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的,这一定是得意之作了。他觉得未来可以挂在他和朱琳的新房里。
这一幅画花了15块钱,两幅字画一共花了他半个月工资,相当于他现在手头现金的四十分之一了。作为前世的会计师,他强忍住消费的欲望,不能再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