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没打算跟他们有过多的交集,所以刘嘉跟秋子把事情说清楚以后,又待了一小会儿就赶紧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刘嘉想着早一点动身去城里。
头七点出门,到城里也就是七点半左右,简单的吃一些东西就能交篮子了。
可还没有推车子往外走就被张桂兰叫住。
“三子,等一会儿,鸡蛋羹做好了,你吃了再走。”
“娘,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不用单独给我做饭,日子长了,隔三岔五的要多做一顿饭,你这身体能受得了吗?”
刘嘉还想要说什么,张桂兰已经把鸡蛋羹拿出来。
当着刘嘉的面,张桂兰在鸡蛋羹里放了两勺醋,一勺酱油,还放了半小勺香油。
“快吃吧,今天早晨咱们老母鸡下的鸡蛋破口了,现在天热又不能放,我就做了鸡蛋羹,你吃了往外走耽误不了事儿。”
娘心疼自己,刘嘉打小就知道。
可看到娘一把年纪了还为自己做早饭,刘嘉心中一阵自责。
“娘,我吃不了这么多,你也吃呀。”
“啥吃不了一个大小伙子,还得干一天的活呢,连个鸡蛋羹都吃不了,那还能行?你赶紧吃吧。”
“那你们一会儿吃啥?”
鸡蛋羹有些烫嘴,刘嘉用小勺轻轻地扒拉着,接着又问了一句。
“我们的饭好做,你就别管了。”
“对了娘,今天不是大锤子娶媳妇吗?怎么现在还没有动静?”
听不到街上的动静,刘嘉感觉到奇怪。
毕竟之前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对于村子里头的习俗,刘嘉也非常熟悉。
而且,自己还是娶过媳妇的人,对于相关的流程更是深有体会。
大锤子家这个时候没动静,不对劲。
张桂兰笑着转过头。
“听说,张大喇叭家是在等时刻,之前让看八字的先生给看了看,人家说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去娶女方是最好的时间点儿。”
刘嘉差一点笑出声音。
双方都在一个村子里,谁不知道谁呀?
娶个媳妇还看点,真是事儿多。
要换做寻常人家,天还不亮就动身,等不到九点就把媳妇娶到家了。
他们可倒好,九点才出门,这种情况自己还是头一次听说。
看到刘嘉笑,张桂兰也跟着笑了笑。
张翠花一直盼着大锤子能够娶上媳妇,好不容易如愿以偿,可不得在这流程上可劲儿地折腾?
不过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谁家娶媳妇也是奔着好日子过的。
既然看八字的先生都说了,那就按照人家说的办呗。
说了几句话的功夫,面前的鸡蛋羹已经凉了很多。
鸡蛋羹的香味让刘嘉咽了好几口口水。
咬一勺子放在嘴里,滑滑嫩嫩,别提有多好吃了。
“娘,你蒸鸡蛋羹的手艺,别人可真比不上,真好吃。”
“别整天瞎说,这话要是传到外人的耳朵里,还不得把咱家给笑话死?哪有自己人夸自己人的?”
“本来就是好吃!”
刘嘉又说了一句,接着埋头吃起鸡蛋羹来。
一直等到刘嘉离开西里村,大喇叭家依然没有什么动静。
一直等到九点,街上才变得热闹起来。
大锤子走在最前面,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旁边是张家的大辈儿。
一干人等热热闹闹地朝着张燕子家走去。
现在是新时代,流行新事新办。
所以,娶媳妇的流程都差不了多少。
大喇叭家没有买自行车,是先已经跟张燕子家说好,既然张燕子也没有说什么,大伙自然也不会主动提起这一茬。
见到街上有娶媳妇的,村子里的小孩们开始蹦蹦跳跳,这样一来,街上更加热闹了。
最前面的两个小伙子,手里拿着鞭炮,一边走一边笑着聊天。
新郎家距离新娘家的路程并不远,可不能走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