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清有唐家做后盾,还有楚部长的赏识,听说还有院里的委员赏识,跟赵志强关系也极好。
他们一没有这么硬的关系,二没有张恪清那么突出的政绩,想进入部委何其艰难。
张恪清马上说道:“那可不一定,我听说我们远山同学在省里的教育改革很是成功,说不定下一步就进入教育部了。”
“还有广才同学在水利方面做的很好,被部里表扬;晓光同学在纪检方面成绩突出,也得到了上头的表扬。”
“你们做的很多事情可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机会肯定都有,到时候升上来了可别忘了老同学们。”
赵志强看到张恪清几句话将气氛推高,也笑呵呵的说道:“对,大家都不要妄自菲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得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了才不会错过,不会后悔。”
“但就算是未来不能更进一步,也要做好工作,不要辜负领导和百姓的信任。”
又有几个同学走进来,气氛变得更加热闹,大家也开始举杯。
一个小时之后,酒宴就散了,这期间大家也都不敢喝多,否则一定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一定会被批评。
张恪清年纪最小,赵志强是今天请客的人,一起把其他每个同学都送上了车。
当就剩下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赵志强邀请道:“时间还不算太晚,到我那喝杯茶?”
张恪清欣然答应下来,两人一起上车,来到了赵志强的住处。
房间里,赵志强亲自泡好了茶,递给张恪清一支烟,两人都靠在椅子上,脸上也都带着一丝酒意。
“恪清,这一次去黔中,其实我没太大的信心。”
“那边少数民族多,而且并不是真正的边疆省份,东南亚地区跟苏俄那边也不一样,黔中的工业基础比龙江那边更差。”
“龙江那边的许多经验,其实都不太能用得上。而且那边跟我搭班子的,也是一位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