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攻占陈留之后,休整几日后便开始继续南下,同时与文丑和贾诩的荥阳兵团汇合,大军逼近许昌。而就在距离许昌路程只有一日的时候,司马朗前来拜见。
袁尚听斥候说司马朗是堂而皇之的从大道而来,并无曹军阻拦,便觉得许昌之内可能发生变故了。不然司马朗作为自己的安插在曹操阵营的内奸不会这么明晃晃的来见自己。
司马朗此行自然是带来了许昌城内的好消息,董承与荀彧成功劝说曹操大将于禁改旗易帜,拥护汉献帝留在许昌,并且与曹操脱离和切割关系了。袁尚和众将众臣工闻言都是大惊之后又大喜。
不过辛毗和贾诩都是再次提醒袁尚,会不会是曹操的奸计,诱敌深入,让袁军放松警惕。
但袁尚心中有数,董承这枚棋子应该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何况曹操也为他过往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谁让他对汉献帝如此欺侮和限制,最终导致汉室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们都仇恨他。所以不管是荀彧,还是汉献帝本人,他们的选择都在袁尚的意料之中,合情合理。唤作袁尚是汉献帝,被曹操那般监视和欺侮,也不会在曹操失势后同他流亡的。至于于禁这员将领,袁尚是穿越之人,自然知道于禁是个忠心没有那么重的人。不然原史他也不会投降关羽了。
所以袁尚对司马朗的消息是认定了的,何况司马朗本人就是自己安插的卧底,他的弟弟司马懿还在徐州做大都督呢。并且司马朗还带来了汉献帝的圣旨。
因此袁尚在司马朗说完情况后,开始接旨。
袁尚给关宁一个眼神,让他做礼仪方面的准备,随后隆重的摆放香案,按照最高礼节,对着圣旨和皇帝的使者司马朗进行了跪拜,这才接旨。
众将和众臣工也都一并下跪接旨,他们见主公袁尚这般的恭敬克己,也都纷纷不敢有半点逾越。
袁尚大礼之后接过圣旨,之后观阅圣旨内容,汉献帝对袁尚的“清君侧”行为还有归还“传国玉玺”的行为大加赞赏,并告知袁尚曹操已经撤出许昌逃往东吴。汉献帝期盼他的“忠臣”袁尚入城,他将在皇城接见袁尚和众将。
袁尚看过圣旨后,发现字里行间的语言措辞都相当的柔和,压根没有半分天子的霸气和命令的感觉,反而是对袁尚有几分示好和褒奖。想必是汉献帝自己清楚,他这个皇帝无兵无权,面对大军南下的自己也吃不准袁尚到底是保皇派还是另一个曹操!所以汉献帝这张圣旨只能试探,而且保留着对袁尚的敬畏。
袁尚阅读过圣旨后,把司马朗单独带到私密之所进行叙话,进一步了解许昌内部的情形,司马朗一五一十的都说了。但袁尚主要问的是汉献帝的动向和于禁的兵力和部署情况。司马朗告知汉献帝与众汉臣都在皇城中,于禁有八千原先的曹军戍卫皇城。袁尚了解情况后,让司马朗回复汉献帝,他两日之内便会到达许昌,并且觐见天子,请天子和众汉臣安心等待即可。袁尚还告诉司马朗回去面圣汇报时要这般这般的说。
随后袁尚恭送司马朗,送别时的礼仪也都是跪拜天子使者的礼仪。
司马朗走后,袁尚下令两日之内赶到许昌。
而司马朗则快马加鞭的往回赶,回到许昌后,立刻向汉献帝汇报。
此时的司马朗在太监的带领下急匆匆的来到皇宫禀报,司马朗按照朝廷礼制给汉献帝跪拜施礼,却被焦急等待的汉献帝扶了起来:“司马爱卿,快快免礼,速把面见大将军的事情告诉朕!”
司马朗一看,不仅皇帝在,董承、荀彧、董贵人还有于禁都在这里等待袁尚的消息,或者说袁尚的态度!
袁尚的态度决定了天子与汉室,以及这里所有人的命运!
袁尚若是态度强硬,傲慢无礼,则他很可能是第二个曹操乃至董卓;而如果袁尚态度温和,谦恭有礼,那今后汉献帝的日子能好过许多!
汉献帝从当皇帝直到如今留在许昌与曹操切割正好十年,这十年来都是被豪强权臣控制,操纵于股掌之间。汉献帝本名刘协,原本并非皇帝。原先中平六年(189年),汉少帝刘辩即位,册封刘协为勃海王,后改封陈留王。董卓进京后废黜汉少帝,改立九岁的刘协为帝,这才开始了他憋屈的政治生涯。
所以汉献帝从来都是看着豪强和权臣的脸色度日的!
不过司马朗带来的消息可以说是让包括在汉献帝内的所有人都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