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自然是看到了周安安,相互行礼打招呼。
周安安也拱手回礼,并且问道:“二位刚刚是在说之前的考题吗?”
道长虽然看不清面容,但是一身道服,散发着威严庄重,他做出摸胡子的姿势,说道:“是啊,今天考核的题目,正好让贫道想起年轻时处理过的一件事,于是和友人在这里讨论一番。”
周安安也想结识几个同行,有事也好请教人家。
于是主动说起她之前解决张员外的事,那也是好人办好事,却差点丢了性命。
另一位僧人首先开口道:“佛家认为,真正的善,应该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的。做了好事,不求回报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举善心,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更大的善报。”
周安安赞同地回应:“是的,我那位事主即使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也不曾后悔,是个极其刚硬公正的人。相信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好报。”
道长接着说道:“就好比父母养育子女,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人。
这难道不是一种善举吗?一般父母会要求子女日后要报答养育之恩吗?不会。父母只希望子女一生顺遂。
但孝顺是子女所受的教养和个人行为品德,因此父母反而会得到子女的孝顺和体贴照顾。”
周安安说道:“所以,有高尚品德的人,为善是不求回报的。因为他们的品德就导致了他们必须要做这事。如果他们是无德之辈,哪怕面对自己的子女,也不会善待。”
“没错。为善不在于结果,源于个人的品德。”
“曾经,贫僧也帮过一个施主,却引来他家人的怨愤,甚至还给庙里添了不小的麻烦。”
接下来,周安安和道士就听僧人讲起他的故事。
僧人少年时,曾游历到一个县城。
当时那里有个酒馆的老板在当地非常有名,因为他号称千杯不醉,无论他喝多少酒,都不会醉。
因此,他的酒馆每天都非常热闹,有慕名来和他斗酒的,有来看稀奇的。
不管来者何意,总归都会在他的酒馆买酒,所以他每日生意都非常好,攒下不少钱财。
那天,僧人正好路过那家酒馆,看到老板在和人斗酒。
僧人没有上前打扰,静静地站在店外看着。
等到人群散去,店内只剩下老板一人时,僧人才走进店内,“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