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与战略合作伙伴的磨合中刚刚步入正轨,新的问题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林墨和他的团队应接不暇。

“林墨,虽然合作开始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新产品的研发方向上,我们和合作伙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他们倾向于保守的策略,而我们觉得应该大胆创新,以抢占市场先机。”研发主管一脸愁容地说道。

林墨沉思片刻,“安排一次深入的研讨会议,大家把各自的观点和依据都详细阐述出来,看看能否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

然而,研讨会议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激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林墨,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时间不等人,项目进度会严重滞后。”项目经理焦急地说道。

林墨深知必须尽快做出决策,“再给我一点时间,我分别和双方的核心人员沟通一下,权衡利弊。”

经过林墨的不懈努力,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确定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研发方向,但这也导致了项目周期的延长。

“林墨,项目周期延长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且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我们可能会错过最佳的上市时机。”财务总监担忧地说道。

林墨咬了咬牙,“想办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尽量弥补时间上的损失。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时调整策略。”

就在大家全力以赴追赶进度的时候,供应链又出现了问题。

“林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突然提高了价格,而且交货期也无法保证。这会对我们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采购经理急匆匆地跑来汇报。

林墨皱起了眉头,“立刻寻找替代供应商,同时和现有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尽量降低价格和确保交货期。”

但寻找替代供应商并非易事,需要对新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这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林墨,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检测和筛选。”质量控制经理说道。

林墨果断地说,“质量是生命线,绝不能有丝毫马虎。哪怕增加成本,也要保证零部件的质量。”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团队协作也出现了裂痕。

“林墨,由于工作压力大,部门之间互相指责,推诿责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团队氛围变得十分紧张。”人力资源经理说道。

林墨决定召开一次全员大会,“大家要明白,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共渡难关。”

在会上,林墨言辞恳切,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部门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林墨,这样下去不行,要不要进行一些组织架构的调整,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一位高层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