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诛灭张昌叛乱中,除了刘弘、刘乔外,就数陶侃功劳最大,并且还缴首了张昌,按军功可封县侯。陶侃推脱再三,最后被封为乡侯。
自此,陶侃就成了司马衷的近臣,早朝过后,司马衷经常召见,宠幸至极,风光无二。
陶侃被司马衷如此看中,但职位只是尚书台六曹35位尚书郎(守尚书郎中是初次上任的尚书郎)之一,官阶六品。
『尚书台六曹: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
陶侃是一位双商(智商和情商)皆高的人才,虽然深受皇上司马衷的重视,但丝毫没有仗势欺人、以权谋私之举。
对于自己的上司——尚书令荀藩,陶侃是态度谦恭,但又坦荡自然;对于同僚平易近人,而非侍宠骄横,故很快就和同僚打成一片,比如吏曹的尚书郎乐凯、尚书郎高光、纪瞻等人就和陶侃成了莫逆之交。
就连别的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等)官员,如中书侍郎郗鉴、博士兼尚书郎江统、黄门侍郎郭象、侍御史贺循、议郎周玘等人,都与陶侃相处愉快。
司马衷发现,这陶侃竟然是一个社交达人,传说中的“社牛”。
陶侃的这一切,既是自身品行和努力的结果,陶侃母亲湛氏的教诲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陶母湛氏“封坛退鲊”、“截发筵宾”的故事,已经渐渐传到了京都洛阳。司马衷很想见识一下这位伟大的母亲!
司马衷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在一个月后,陶母湛氏来到了京都洛阳。
湛氏年近花甲,但精神矍铄,倒不像陶侃所说的他母亲年迈身体不好。司马衷见陶侃母亲和家眷到了京都洛阳,对于陶侃更是放心了。这下,风筝线已经攥在自己手里了。
陶母湛氏的一番话,倒让司马衷惭愧不已——自己这个皇帝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湛氏收到陶侃的来信后,得知皇上对儿子恩宠有加。为了让儿子陶侃一心一意辅佐皇上,为大晋朝出力,湛氏主动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家乡,来到环境与生活习惯大不相同的洛阳。
湛氏就是以这样一种自我为质的方式,来坚定陶侃一心一意为国尽忠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