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诸公心思各异。
西北一事。
说明两件事情。
第一。
自然是明面上的这件事情,已经无需多说了。
第二。
则是在告知衮衮诸公,那就是建武帝的余威,西北军只是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做出了这些事情来。
你可以说这是人族奸细,很难不将他往建武帝的身上想,这是他的手段。
那么本就是不买女帝统治的人,会重新审视两位帝王。
说句很难听的话。
往最不堪的地方去想。
若他们选择支持建武帝,他们并不会遭受到妖蛮的袭击,事成之后,地位会节节攀升,自己的声望也不会受到影响。
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朝廷怪异氛围的根源。
武相轻喝一声,声如洪钟,道:“齐太平那个老东西,此战之功,让中原免遭妖蛮的侵害,更是替西北一地,减少了人间仙的压力,有功,当赏!”
不管其他。
先定功。
不能让齐太平白白死去。
按理说。
他的确是有大功在身。
但架不住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有声音位于人群中响起。
“如果这都算是功劳的话,蔡权的功劳岂不是更大?”
声音不适当。
总让人感觉有些寒心。
要想仔细寻找的话,自然能够找出那开口之人。
但这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部分人心中的想法。
他们不想给齐太平这种孤臣扬名立万,若是真的让他扬名了,那在他死前那些被他踩在脚下的人,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奸臣。
武相心中并无这个想法。
他是武将。
他不想要那些武将战死沙场,连应该享有的名声都没有。
刑部侍郎不适宜的走了出来,眯着眼睛,皮笑肉不笑道:“按照这个说法,镇守西北,抵御异族入侵,这本就是属于他的职责,而他却使人不明,并没有起到监察使的作用,以至于私底下居然有这些奸细却不知,白白葬送了如此多将士的性命,好在并没有进一步的扩张,所以他只能算是将功补过,并没有功劳!”
识人不明。
也是一种罪。
如果西北真的被攻破,谢玄早就得引咎辞职了,不对,恐怕得以死谢罪,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齐太平身为二把手,识人不明,的确也算是一种罪。
这个漏洞,被刑部侍郎抓住了,更是摆在了明面上的堵住齐太平的功劳。
随着他话落下后。
整个大殿陷入片刻的寂静。
现在。
刑部侍郎的话,已经给衮衮诸公一个全新的想法和观念,可以将他的话不断的放大,将齐太平诉说成一个罪人,以此来维护他们的身后名。
功劳?
属于他的职责?
算是什么功劳啊?
如果真的算功劳的话,也应该是西北骑兵的功劳,齐太平只是拖延了时间,是他们杀死了妖族,阻止了妖蛮的入侵,真正要论功行赏的,也只能是西北骑兵。
现在。
就是良心的选择。
为官之人。
还有个屁的良心?
于是乎。
一个官员缓缓走出,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道:“陛下,齐太平身为监军,却未能识人,将如此祸害留于大军之中,导致天门险遭受如此重创,此乃罪大恶极,万万不能因身死,就此放过,请陛下三思了!”
又是一个官员跪拜。
“陛下,齐太平在朝之时,就是目中无人,并不关心下属,也有可能那些被逼反的人,是被齐太平所欺压,陛下派遣使者,前往西北,调查真相!”
这就是欲加之罪。
紧接着一个接着一个官员,跪倒在地,并诉说着齐太平的罪名。
有大有小。
天地君亲师!
都被他们说尽了。
还有说不忠不孝,让他的子女死亡,破鼓万人锤,墙倒众人推……
乌压压的一片。
朝堂之上。
几乎有三成的官员,跪倒在地,诉说着齐太平的罪责。
剩下的七成,沉默不语。
女帝更是紧皱着眉头。
心中的怒气。
被她压制住了。
可,很快就要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