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一道题,就能够淘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
“哗!”
只见殿堂的正中央的顶梁,吊下来了一块偌大的红布。
红布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无一人扶我青云志!
接着,一位苟家的长老走到看台上,对下方的参赛者说道:
“这次比赛,谁能接中下句,便能获胜。”
“各位手中都有一块专属的木牌,将各自的答案写在木牌上,投入我们的案卷箱便可。”
“哗……”
场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无一人扶我青云志,这怎么接?老子连听都没听说过!”
“好诗,出此题目之人,定是一方文圣。”
“此诗气魄十足,韵味绝佳,我等凡夫俗子,不配接下句啊!”
“这道题看上去简单,实则难度相当大,就算能想到下一句,也未必是正确的答案。”
“看来小奖注定与我无缘了,走人。”
许多人连答案都没有写,就直接弃权走人了。
也有些人心存侥幸心理,想要瞎猫碰上死耗子,在牌匾上随意的写上一句,中不中拉倒。
而有些对诗词造诣较深的,则是思索片刻,才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答案写上。
半个时辰后,只要是没弃权的,都把木牌投入了案卷箱中。
场内的考官立即将所有木牌拿出来,当场翻阅。
一刻钟后,一位苟家长老手中拿着四块木牌走上台来。
“恭喜答中的四位参赛者,他们分别是……”
“大宋,方青山。”
“大宋,立天歌。”
“大宋,尘扶骁。”
“大天,生江松。”
“吁……”
场下一片唏嘘。
怎么四个名额,大宋占了三个?
“接下来,答案揭晓。”
接着,顶梁上再次落下一块红布。
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我自踏雪至山巅!
“无一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好诗,好诗。”
“好诗是好诗,但如此高深奥妙的诗,也有人能答中,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啊!”
“高个屁,四人中,大宋占了三个,很有可能,其中一人乃当世文才,将答案分享给了他的人!”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这三人,乃是大宋文坛三杰,乃是大宋夫子的杰出弟子,能有此成就,证明大宋在文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听到他的话,周围的人纷纷释然。
而阁楼上的唐元,得知之后也是有些意外。
这个世界的人,都崇尚武力,文才方面是他们的短板。
他没想到,自己亲提的诗,大周有三人能答上,这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