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李泽生拿起喇叭高呼:“各部门准备!”
紧接着,场记喊道:“第一场,第一镜,Action!”
第一镜聚焦旅馆外,只见杨蜜拖着行李缓缓走进旅馆,镜头先是捕捉杨蜜的面容,而后拉远,带出旅馆全景,就此结束。
随后第二镜切换至旅馆内,高小松起身,去客串那位旅馆老板。收拾行李、带上冲浪装备、向老板打听海滩位置,老板决定带路,一系列情节行云流水。
首场戏的所有镜头拍摄得格外顺利,基本都是一遍过。拍完这天便早早收工,毕竟开机首日,主要是让大家适应节奏,轻松些为好。
明天要拍摄车内戏份,往后就全是海滩与水下场景了。水池搭建在海边,为的是背景更显逼真,毕竟摄影棚里可模拟不出大海的磅礴。
当下国内扣图技术尚不成熟,在摄影棚拍完再合成海洋背景,效果会假得离谱,要是请国外特效团队,成本又太高。
反正都得搭建水池,海边搭建和摄影棚搭建也没啥本质区别,只不过海水含盐量高,长时间浸泡对皮肤损伤大,拍摄时水池里灌的都是汽车运过去的自来水,灌满后无需更换,花费不算大。
夜里,李泽生留宿杨蜜房间,顺便给她细致讲解第二天的戏份。他没折腾杨蜜,毕竟整部戏重担几乎都在她身上,每天都得起早贪黑,着实辛苦。
第二天的车内戏,要是不用扣图,只能借助拖车拍摄。这场戏大多是杨蜜的脸部特写,对她演技要求颇高,像是看母亲照片时,得精准呈现出温馨之感。
李泽生要求严苛,这场戏重拍了好几次。杨蜜倒也毫无怨言,她深知李泽生做事认真,这部电影对他俩而言意义非凡,是各自首部电影作品,所以她格外努力。
车内戏拍完,后续就全在海滩取景了,剧组也无需再四处转场。
下海拍摄必不可少,冲浪戏在水池里可完成不了,为此特意聘请了四位救生员,两两一组,时刻守护在杨蜜不远处。
紧接着,杨蜜开启了艰苦的水下拍摄历程。由于此前没在大海冲过浪,杨蜜好几次被海浪掀翻,每每这时,救生员便迅速游过去查看情况。
起初李泽生打算自己客串一位冲浪男,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学冲浪,索性请了两位专业冲浪运动员。
航拍部分原本打算剧组自行租赁气球拍摄,结果发现象山当地有专业航拍团队,索性把航拍镜头全交给他们。专业团队出手不凡,拍出来的几个镜头李泽生特别满意。
就这样,剧组马不停蹄拍摄了一个星期,顺利完成海滩与海上的所有戏份。主要是杨蜜没办法成天泡在海里,所以每天实际拍摄时长有限,整个剧组的工作节奏还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