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诵经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单纯的念字,前面有负责乐器和负责引经的人,结合当地方言的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了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经韵,比如江浙韵,广成韵,十方韵、西北韵,东北韵等等。

因为经韵的发音和音律不同,不利于道教十方丛林的道友讨论和交流,于是在建立十方丛林的过程中,产生了一通用于十方丛林道观,被大家都接受和了解的经韵——十方韵。《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是十方韵的正规范本。

道教经韵作为全真派科范仪式的重要音乐形式,实际上是文人雅士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理想追求和音乐审美的反映。

经韵中的经词,其内容遵循“性命双修”、“成仙证真”的宗教信仰和“识心见性”、“除情去欲”的修行指南,倡导一种“清静无为”、“济世利民”的基本教义,所以在词格的形式上,以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句格规整而形成其特征,展现出儒士之风;

其次,经韵起着烘托宗教氛围,渲染法事内容的作用,并贯串于科仪之始终。

由于各项科仪都有着严谨的程式,因此韵腔在曲调与运用上也有一定的程式性特征;经韵的板式组合上亦有一定的规律。

以往全真派的“十方丛林”宫观,对道众运用日诵科仪音乐要求甚为严格,部分入道修行不久的年轻道士,课诵音乐的要领需要一定的时日和悟性方能掌握,故道门中亦有“澄半年“(即学习日诵科仪音乐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和“道士好当,怕的是铃琅振响”之说。

如今,全真派道乐所采用的韵板,即“当请板”(即铛子、小镲音响的谐音字),是在咏唱韵腔时,作为伴奏、间奏、尾奏的形式。它的节奏、板式、组合及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往全真派道乐多为口传心授,使其音乐旋律在总体风格上,除具有悠扬飘逸的神情外,还具有不少纯朴幽深、典雅神秘的意味。

其早晚坛课诵音乐,从曲名、型态、风格特征等,体现出一种纯正的道教音乐类型,保存了道教音乐中传统的曲调。